走进贵阳青岩古镇

标签:
贵阳青岩古镇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这里是古镇的西门,从花果园乘车来青岩,由西门购票进入景区。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
2017年2月25日,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万寿宫位于西街3号,毗邻慈云寺。清康熙年间建,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
最早并不是一座道观,而是江西会馆,为南来北往的商贾之所,后来改造为道观。
整座宫院由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生活区组成,坐东向西,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
但建筑大都在“文革”中被毁,多是后来重建。
宫内最有看头的便是戏楼,其中的木雕精美绝伦。
在戏楼右侧的木质横梁上,一组高浮雕人物图案最为著名,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很有军旅文化特色。
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
传说是西街吴姓人家捐修的。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
背街
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
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是摄影的绝佳地点。背街附近也是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副总兵班应寿扩修青岩城时建城门,咸丰年间,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全面整修青岩城时,建城门城楼。
城楼面阔三间,进深约四米,青瓦屋面。现在看到的城门城楼是1993年修复的,2000年再次重修。(从南街看定广门)
定广门连接城墙,全用方块巨石筑就,近看远观,都比较巍峨。
在历史上,青岩南门是通往广顺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和定番州(现叫惠水县)的起点,定广门因此得名。
定广门前的石板路,现在称为古驿道。




青岩古镇是个四教同存之地。1573至1946年间,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入青岩。基督教(耶稣新教)传入青岩镇较晚,1924年由贵阳“内地会”指派陈六姑到青岩的杨梅堡传教,由于传入的时间较晚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均靠租房传教,所以教徒最少。
1987年政府逐渐拨款注资所以有了今天我们看见的基督教堂。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迎祥寺
迎祥寺坐落在南街西侧的小山脚下,
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有“黔山祖庙”之美称,是贵阳市的著名古刹之一,至今仍然香火旺盛。
该寺有殿宇三重,
前为天王殿,现殿中塑有弥勒佛像,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之像。
穿过前殿,便是大雄宝殿,正中供俸佛祖释迦牟尼,两旁供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后殿下层供观音菩萨,观音两旁,立有善财童子与龙女。
北门的城门更加高大,这里的游客较多,
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

天主教1781年就已传入贵阳,咸丰元年(1851年)由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传入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