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故里

标签:
绍兴鲁迅故里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鲁迅故里是免费开放,需凭身份证领取参观券才能进入景区。鲁迅故居景区包括鲁迅故居、鲁迅作品风情馆、鲁迅祖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鲁迅故里入口广场。广场的石材面墙展现的一幅“鲁迅故里”版画,鲁迅先生抽烟的形象很酷。壁画前还有一组先生小时候的雕塑。(当时没拍好,用网友照片1张)

进巷首先参观的是鲁迅祖居。鲁迅祖居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称为周家老台门,因这里一直是周家的人居住,所以是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
整个台门建筑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坐南朝北共四进,砖木结构,乌瓦粉墙,花格门窗,石板地面,十分气派。
入门检票的地方是第一进,称为台门斗,就是仪门,也是门厅。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的历史中,属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为显赫。
走过仪门,一个院子就是第二进德寿堂,是鲁迅祖居中的主要建筑。这里当时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德寿堂原名宁寿堂,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宁”之讳,改为德寿堂,“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堂中放置有朱色贡桌和方桌,贡桌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卷轴画和对联“福禄欢喜长生无极,仁爱笃厚积善有徵”。鲁迅平时很少来祖居,只有家里祭祖或操办大事时才过来。绍兴人将客厅称为“堂前”,那么这就是大堂前了。

穿过德寿堂,就是第三进的院子。这里是鲁迅祖辈家人的香火堂,就是拜祖先的地方。祖居香火堂“德祉永馨”匾下,悬挂有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画像。两壁上挂有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
“德祉永馨”意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而《恒训》是周福清对自己一生治学和为人处世的总结。大到读书之法,为官之道;小到日常生活常识,无所不有。
祖居的第四进是楼房,也称座楼,是居住之用的场所。祖居里各类房间厅室不少,作为起居会客的堂前就有几个。这里就是两个小型的堂前,分别是东西堂前。






厨房在走廊的另一头。厨房很大,传统的大灶头,吃饭人多,用得着。

这座祖居虽然前后有四进,但是大多有走廊连接,即使下雨也不妨碍前后走动。所以,中国的民居是也很有特色的。



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座像。
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和蔼可亲,仪态从容,更多地表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序厅两侧设有“水乡绍兴”、“越中名贤”大型浮雕,反映绍兴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边上放置导游触摸屏等。序厅空间开敞亮堂,配置盆栽乔木,氛围庄重朴实,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和平和。
绍兴黄酒馆座落在鲁迅故里周家新台门东侧,两边悬挂有“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的黑底金字对联。
传说中李白和刘伶都是嗜酒如命,而李白是饮中八仙之一,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是不同时代的人。而跨越时代,仙贤同醉的对联原来是一家酒府门前的招财联,曾给商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共分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
当时,新台门内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鲁迅故居则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院墙与廊房组合成别致的小庭院,院墙上端黑色砖雕修饰镶边,门楼大理石装饰石雕,门坊麻石,廊房红褐的木质柱梁,色彩朴素,线条简洁,布局精巧,错落有致。
建筑群规模庞大,粉墙黛瓦。石雕、砖雕、木雕三雕尽有。可能在绍兴城区建筑用地受局限,区别于徽州古建筑,无论房屋、还是院落都很袖珍。
庭院里有绿色植物点缀,给老宅带来生机。
百草园原是周家与邻居共有的菜园,并不算大。周围篱笆围圈,中间菜畦碧绿,旁边的皂荚树格外显眼,
角落里一段连接紧密的矮泥墙,上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各种植物。泥墙根当年的原物,如今保存完好。
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紧挨着百草园侧面的朱家台门是鲁迅笔下的风情园,朱家台门的主人就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所提到的“朱文公的子孙”。
方池一带的建筑堪称经典之作。池中建有一亭,圆石为柱,上刻楹联“地似三山春似海,花为四壁船为家”。亭柱的另一楹联是“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横额“鱼乐国”为董其昌所题。
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
此园是2003年鲁迅故里改造工程改造中改建的。
它以鲁迅笔下的人物、风俗为载体,将绍兴独特的人文内涵、历史典故糅合一起,还有一些解读鲁迅作品的辅助陈列。
从风情园侧门穿过,进到一个小院,院子里有三尊铜像,一位老奶奶欠身坐在木椅上,摇着一把蒲扇,仿佛正在讲述着什么,对面木凳上则坐着一位儿童,两手托着下巴,认真地耹听着,旁边还静静地卧着一只小猫。
这应该是儿时的鲁迅先生,在听老奶奶给他讲故事的情景了。最为有趣的是,三尊铜像的边上还有一个小板凳,专门给游客留着,可以自己做一个认真听讲的姿势,融入到这种氛围之中,享受那单纯而快乐的童年生活。
是鲁迅逝世后当时政府赐予的牌坊,二边立柱书有“翠竹虚心有节,君子朴实无华”楹联。
站在大街看“德鄰”牌坊的正面是“仁里”牌坊,两边各有一个石狮端坐。
小巷幽静,树木林荫,小桥流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坐东朝西,北临小河。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大江小河密如蛛网。
鲁迅笔下的乌篷船是绍兴较有特色旅游特色。
河里停泊乌篷船,等待游人体验。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便是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
书屋摆设是按照当时情景还原的,特别注明了鲁迅的座位,让人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