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江心屿(一)

标签:
温州江心屿江心寺东西塔旅游 |
分类: 祖国各地 |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
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
江心屿渡口
2017年4月4日黄老汉两口和姐姐乘船去江心屿
我和姐姐都是免费,乘船也不要钱。
江心寺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
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
江心寺的门殿上方悬“江心寺”匾额,在上面是“天王殿”竖匾。
东侧是钟楼,今宋代古钟尚存。
西侧是鼓楼
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江心寺在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道场之一


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
中午我们三人在江心寺吃斋饭
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
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
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
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
造型精致,神态自然,
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
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
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
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
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
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