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佛山从卧佛登上赏菊阁

标签:
千佛山旅游 |
分类: 济南市区 |
沿石阶向上,远远望去有一卧佛,此卧佛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头朝东,面向北,右手托于头下,面颊丰满,双眼微睁,给人以慈祥的感觉。

再往上走是观音园,入园需购票。
观音园上面有仙人洞,也需购票入内。
古木掩荫的唐槐亭建于1957年,这里原址是秦琼庙。
旁边的这棵唐槐,又称秦琼拴马槐。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来千佛山为自己的老母亲进香,这了表达对母亲的孝心,上山从不起马,而是将马拴在这棵树上。
这棵古树树干已经空了,但有一棵幼树穿过树洞茁壮生长。就像自己的母亲抱孩子一样,所以这棵树又叫“母抱子槐”。
齐烟九点坊,位于千佛山中盘道中段,清道兴二十五(1845年)建,形为二柱一楼式。坊前匾额,刻有“齐烟九点”四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梦于》诗中“遥望齐州九点烟”的佳句。

坊后“仰观俯察”典故取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云径禅关”坊,位于兴国禅寺西门外,木质,清乾隆年间因乾隆游千佛山在此驻辇而建造,形为四柱三楼式。“云经禅关”的含义是:寺院高耸,云雾弥漫,游人至此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

坊背面“峰回路转”则出自宋代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这里的地势险峻。在此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云径禅关”坊便来到兴国禅寺西门。兴国禅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改称“兴国禅寺”。“兴国禅寺”匾额是赵朴初先生题写,大门两侧有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为清末秀才杨兆庆书丹。

兴国禅寺南侧有登山路,沿路而上可达山顶。

沿山曲折山路向上,将登到山顶处有一把大铁锁,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飞来于此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齐郡接历山,上有古铁锁,大如臂,绕其峰再浃”。

千佛山极顶由巨石堆成,狭窄之处仅能一人通过。

山顶云雾润蒸,岚烟缭绕,风景绝佳。来此山不攀到顶是一大遗憾。

游客多在山顶最高处饱览泉城美景,拍照留念。


在山顶西端是望岱亭,该亭也是一九八四年建。六角,重檐宝顶。千佛山为泰岱余脉,泰山为“岱”,“望岱”,寓意于此可南望泰山。
下山后我们从南门出,顺便欣赏了千佛图。“千佛图”长30米,高7米,2007年落成。上面雕刻着横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周围浮雕千余小佛。

千佛山南门

出南门有137路公交车开往重汽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