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市段店镇小金庄附近有一座遍植翠柏的小山头,当地人称之为峨嵋山。据文献记载,峨嵋山原名为靡笄山。此山山体不高,山势不陡,从南北两侧远远望去,这座东西狭长、脊背曲折的小山犹如古人练习书法的笔架,因此清代文人将“笔架烟雨”列为靡笄山之盛景。在荒废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济南峨嵋山古建筑至今已坍塌。但其山、林、寺融为一体的独特景观却吸引着不少热爱古文化的学者、市民去追索它的过去、关注它的未来。2008年11月17日上午,我在济南市图书馆还书后,换乘7路公交车向济南西部小金庄方向驶去。小金庄没有公交车站,我只好从大金庄西下车(后来知道该从担山屯下车)。下车后问路方知峨嵋山还很远,我乘座小蹦蹦6元来到山脚下。(如果你从担山屯下车,下车后西行不远,有一条向北的路,从路口北望便可看到高不足百米的峨嵋山。)

(峨嵋山山顶平坦)

(山上遍植翠柏)

(大悲寺外的残碑)

(碑上花纹清淅,字迹模湖)

(大悲寺东门)

(主殿现状)

(主殿内供菩萨像)

(主殿西大梁上残留彩绘)

(主殿西墙镶嵌石刻)

(院内东墙上的简介)

(东配房废墟)

(西配房残壁)

(东南角钟鼓亭)

(通往后殿的路)

(讲述大悲寺的过去)

(后殿附近的石刻说明峨嵋山原名靡笄山)

(民国二年的残碑)

(峨嵋山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