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1月25日下午2时,我随旅游团乘大巴来到黄大仙祠.

导游带我们到门前一个小店购买香火,两把香要30元,导游要得到一定好处,当然要贵一些,出门在外处处挨宰是免不了的,大部分游客都买了,导游脸上露出笑容.

黄大仙祠始建于1921年,是香港著名庙宇之一,祠庙设计色彩丰富、建筑雄伟、金碧辉煌,极富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特色。

黄大仙祠又名啬色园

1973年9月28日为啬色园重建赤松黄大仙祠落成恭请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驾临揭幕

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尤其是要求财,只要香火烧到了,灯油钱给足了,就会让你闹个“盆满钵满”。因此,香火鼎盛,人气十足。

我想进入大殿看看黄大仙的模样,大殿外的人很多,大殿门前的管理人员不允许进入,如果是在济南我无论如何也要偷拍几张,因为美猴王是从来不受约束的.在香港我只能遵纪守法了.博文中有三张照片是从网络下载借用的.

香港人迷信从很多方面能体现出来,如盖楼租屋处处讲究风水,警察局里供着关公像,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里有超过600间庙宇,而黄大仙的香火无疑是最具体的证明。

黄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道教庙宇。相传生于浙江的黄大仙能将石头变成羊群,向他祈雨定能普降甘露,宋朝的皇帝便赐了他个“有求必应”。在香港信奉黄大仙的人不计其数。

据祠内的《赤松子自述》记载,黄大仙原名黄初平,约于公元328年于浙江省金华县兰溪市出生。他十五岁得仙翁指示开始学道,并在赤松山一石室中修炼,潜心修道,40年不吃人间烟火,最后修得法道。他得道后,在民间惩恶除奸,赠医施药。因为他隐居于赤松山,故又称为赤松仙子。




黄大仙祠占地18,000多坪,除主殿大雄宝殿外、祠旁还设有小园林、三圣堂、从心苑,以及供善信们购买香火及平安符等的小摊位。

祠内的九龙壁仿照北京故宫九龙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的题诗,增添黄大仙祠的中国传统特色。

到黄大仙祠祀,据说「有求必应」,签文尤其灵验,但是求得来的签果,都只是解当年的运势。因此在农历过年前后,是黄大仙庙香火最鼎盛的时候,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求问一整年的运势及还神。

黄大仙祠每日上午7时至下午5时30分免费参观,你可以从地铁黄大仙站B2出口,沿指示步行约数分钟即达。

据(2008-4-3
大公报)报导,每年吸引逾五百萬人次到訪的黃大仙祠,計劃斥資一億四千萬元,用兩年時間進行大規模擴建工程,包括興建一個全港最大、敬奉斗姆天尊和六十甲子太歲的地下元辰殿。嗇色園主席兼監院李耀輝表示,黃大仙祠擴建後可容納更多善信,吸引多些內地和海外遊客參觀。 图片为改造以后的黄大仙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