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随手拍:五棵松·华熙LIVE
标签:
摄影原创图片 |
分类: 光影风铃 |



五棵松这个地方,说熟悉也熟悉,因为很早就知道它的大名,知道这里有五棵松体育场,知道地铁一号线有“五棵松”这一站:说陌生也陌生,因为从来没有在这一带多停留一下、转一转,只有一次是在这附近的沙窝桥那里住过三五天,出行都是在地铁五棵松那一站上下。
此次进京,恰好住在五棵松体育场附近,得以近距离看看这一带。

“五棵松”作为地名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结果。追溯到清朝年间,这一带还很荒僻,多是坟地,有处“葛老坟”,埋葬着某姓五兄弟,他们的家族为了使死者亡魂得到安慰,在每个坟前栽上一棵松树。后来这里成了清提督绍英的墓地。由于地方偏僻,树木稀少,没有可参照的地标,当时的人们便以这几棵松树为地标,称该地方为“五棵松”。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时,原松树根部受到损伤死掉了。但有关部门后来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又种了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如果时间允许,我很想去找找看那“五棵松”。因为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60年代末,我好像看到过那原始的五棵松—— 那是我们乘着大卡车从复兴路驶过,一位北京籍老兵(这位博学多才的老兵,曾教给我好多知识)指给我们看:“那就是“五棵松”,不过有一棵已经枯死了,实际只剩四棵松。” 汽车很快驶过,不知别的战友看没看到,反正我看到了,好像其中一棵还是歪斜的。至于后来这四棵松多会儿彻底消失了,我不得而知。反正现在的这五棵松早不是正宗的了。时间有限,我也没能去找“五棵松”,上图是从网上看到的一张当代补种的五棵松的照片。






如今,五棵松体育馆这一带叫做华熙LIVE
·五棵松
华熙LIVE·五棵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9号,前身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篮球、棒球赛事场馆群。2017年完成升级改造后转型为融合文体活动、商业消费、艺术展览的综合性商业设施



大日头明晃晃地挂在当空,三十四五度的气温,忒热啦!好久没有在这么热的时候到北京来了,这个热我实在适应不了!但既然来了,总得拍几张吧,于是咬牙冲出凉爽的酒店,走不多远,就到了“冰上商娱中心”这里。
因为时间有限,我没有在这个商娱中心里逛,而是从另一个门穿出去,顶着烈日,在一片广场转了、拍了一圈。


















商娱中心的外“墙”很漂亮,有特点,随便站在一个角度,就能拍下很不错的画面。
“姆们”,一个具有很强地域特色的词汇,或者说是北京土语,主要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使用,是当地人在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词汇。它对应普通话中的“我们”。我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拍下这张照片的。这次进京,没有去看望老朋友们,一是因为时间太紧,二是因为姆们岁数都大了,大热天儿的极不适宜出家门儿。就在微信里问候了一下。当我在这儿看到“姆们”两个字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很亲切哦—— 就像跟老朋友们见了面似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