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北京·首钢园

标签:
北京首钢园旅拍摄影原创图片 |
分类: 光影风铃 |
首钢园前身是大名鼎鼎的首都钢铁公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建设的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解放后,石景山钢铁厂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66年改称首都钢铁公司。
这是首钢建厂80周年时建立的纪念碑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首钢园区从传统的钢铁企业转变为文化创意和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成为北京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标志。
经过改造扩建,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如高炉、冷却塔和铁路等等,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不仅是一个工业遗址公园,还是一个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体育赛事和科技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以及北京石景山区的城市新地标。
首钢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都很特殊:其工业遗址不仅是中国钢铁工业辉煌成就的见证,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场地之一。






这是各种输送管线
好多好多年前还当兵的时候,连队曾组织我们到首钢参观。偌大的厂区、高大的厂房和炼钢炉,有那么多的工人老大哥辛勤劳动的身影,还有铁路线上跑着的火车,以及公共汽车(大概是通勤车)------“大开眼界”就是我当时的观后感!


我喜欢看这些原生态的遗址,它总令人想起全国人民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年代,那么的生机勃勃,那么的激情澎湃!
功勋高炉——三高炉
“三高炉”是首钢园的核心景点之一,这里曾是首钢集团的重要车间,是首钢第一座炉容超过2500立方米的现代化大型高炉,是一座对北京乃至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功勋高炉”。
“三高炉”始建于1958年,1959年5月22日投产,一直生产到1970年2月才进行大修,生产周期达11年之久,成为首钢大修首破10年纪录的第一座高炉。1993年6月2日,经过移地大修改造的首钢三高炉再次竣工投产,到2010年12月三高炉冶炼出最后一炉铁水后停止生产。如今“三高炉”已成为博物馆,展示了首钢的历史和文化。

这是热风炉,它和高炉长得很像哦!它是炼铁厂高炉主要配套的系统之一,一座高炉要配三四座热风炉。起作用是要持续不断地为高炉提供一千以上摄氏度的高温热风。
以上三张拍的都是热风炉的底部。为什么只拍底部呢?呵呵,因为我原本想拍的是围在炉边的那些苇草,它们茂盛且很有岁月感。
半空这条长长的框架,是早先的一道皮带通廊,为钢桁架结构,它将三高炉与转运站及料仓联系在一起。三高炉停产后,将原皮带上料系统拆除,对通廊及结构主体进行除锈、防腐,并保留下来。
远处的小山包就是石景山
石景山位于永定河东岸,石景山区就是因这座山而得名的。作为太行山余脉的石景山,海拔仅183.7米,却被称为“燕都第一仙山”。若登上山顶,可尽览首钢园区以及北京西郊的美景。
这是冷却塔
冷却塔始建于1920年代,最初的功能是为首钢的电厂提供发电后的循环水冷却。随着首钢工业园区的转型,它不再仅仅是工业设施,而是被赋予了新的职能。它已变身为篮球运动场馆,前不久,在四号冷却塔内还举办了公益球场的揭幕仪式,不仅有精彩的友谊赛,还有花式扣篮和趣味挑战赛,尽显工业风篮球公园的独特魅力。



秀池建于1940年,是炼铁循环凉水池,改造后秀池地面部分为景观水池,地下部分为能存放855辆车的地下车库和圆形下沉式展厅。

首钢大食堂原址为首钢焦化厂食堂,是首钢盛产时期最具标志性的食堂,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重新赋予新的结构设计,融合了现代和钢铁制造工业风,完美将钢铁制造与现代美食相融合,如今变成供应西餐、烧烤的休闲空间。在这里可以享受复古搪瓷缸、铁饭盒等等用餐体验,品尝巧克力做成的扳手、螺丝、齿轮,以及焦炭油条、高炉汉堡、首钢汽水等“文创美食”。

据介绍,“六工汇”这个名字来源于《礼记》。“六工”原是指古代的六个工种,汇则是汇聚、聚集的意思。
“六工汇”由首钢工业六个老厂房提升改造而成,是一个涵盖生活方式、展厅、餐饮、娱乐体验、亲子、健身等业态的商业综合体。整体设计既保留了老红砖,甚至钢梁和黄色的老吊车,又加入了多元的人文情怀和商业元素,时尚而年轻化,非常适合欢聚、休憩、潮玩、手作、美食、表演、露营……




滑雪大跳台,
滑雪大跳台2018年12月开工建设,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担任总设计师,2019年10月31日建成。冬奥会赛后,可承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体育比赛,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赛事管理人员训练基地等。同时,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地点和休闲健身活动场地,变身服务大众的体育主题公园。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城市滑雪大跳台场馆。

路边绿植中拍到了一朵非常漂亮的月季花
把它送给美丽的首钢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