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风物之:绥远城城墙遗址
标签:
绥远城墙摄影原创图片 |
分类: 光影风铃 |
呼和浩特历史上有两座著名的古城,一座是明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归化城”,俗称旧城;一座是清雍正年间始建、乾隆年间(公元1739年)建成的绥远城,因前有“旧城”,故俗称其为新城。
绥远城基本为方形,占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仿照北京城形制建造,棋盘式布局,城内街道整齐,布局合理,共有大小街巷50余条。
“塞外点兵

1996年被确立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城池就有城墙,绥远城城墙周长一千九百六十丈,墙高二丈九尺五寸、顶宽二丈五尺、底宽四丈。城墙的东、西、南、北各开一门,和许多地方的古城门一样,被分别冠以“迎旭”、“镇宁”、“阜安”、“承熏”之名。每个门的上面建二重三楹式城楼一座,正对面又都建有“箭楼”,四个角楼都筑二重七楹式的高楼。城墙的基座用石条砌筑,墙体用黄土夯实,外面用青砖包砌,十分坚固。
现绥远城城墙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街以南、东护城河北巷以西,是清代绥远城城墙的东、北部分,总长约670米。



从我的图片库里翻出来的这几张片片都不记得是哪年从这里路过时随手拍下来的,而且不是一次拍的。那时候这段古城墙还没有重新修葺,墙上起保卫作用的铁丝网还没有拆除,整个墙体显得很破旧,城墙角楼处还有岗哨。
俺没有退休之前,就供职于这道古城墙内大院里的一家单位,每天都能从内侧看到这道古城墙。有好几次碰到要登上墙头去上岗的哨兵,就问:我能不能到城墙的上面去看一看啊?那些小战士都客气地告诉我:阿姨,不行哦!如今,这道城墙随着墙内机关单位的搬迁已经没有了什么神秘感,而我也不那么想着非要上去看看了——因为修葺后的城墙虽然显得齐整了,却少了一些古意。







在岁月的更替、历史的嬗变、城市的发展中,绥远古城渐渐破败并失去了本来面貌。
1949年后,墙体迭经拆除,只保存了东、北部的城墙
还有一个说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需求,当时尚存的北城门连同北城墙以及北城墙东段部分均被拆除,只留下北墙残存245米,东墙残存153米(照这一说法,好像不够670余米啦)。




过去东城墙外还有护城河,如今,护城河早已不复存在,只有街道名称保留了历史的痕迹,比如“东护城河北街”(有路牌,未拍)。








我觉得,残存的城墙很像个倔强的士兵,历尽沧桑却始终坚定地伫立在那里,看日升日落,看车来车往,看我们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它依然留存着岁月的斑驳
似乎在告诉我们:
古墙虽破魂犹在,
岁岁年年守平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