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月季

标签:
月季摄影原创图片 |
分类: 光影风铃 |
月季原产于中国,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神农时代就有人把野月季挖回家栽植,到汉朝时宫廷花园中已大量栽培,唐朝时更为普遍。由于中国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适于蔷薇类花卉生长,所以中国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长江流域一带。



到了明末清初,月季的栽培品种更是大大增加,清代许光照所藏的《月季花谱》收集有64个品种,另一本评花馆的《月季画谱》中记载月季品种有109种。清代《花镜》一书写到:“月季一名‘斗雪红’,一名‘胜春’,俗名‘月月红’。藤本丛生,枝干多刺而不甚长。四季开红花,有深浅白之异,与蔷薇相类,而香尤过之……人多以盆植为清玩。” 这说明当时已有白色月季遇日光变红的品种,类似当今栽培的某些现代月季品种。


据《花卉鉴赏词典》记载, 1789年,中国的朱红、粉、黄以及香水月季四个品种,经印度传入欧洲。当时正在交战的英、法两国,为保证中国月季能安全地从英国运送到法国,竟达成暂时停战协定,由英国海军护送到法国拿破仑妻子约瑟芬手中。自此,这批名贵的中国月季经园艺家之手和欧洲蔷薇杂交、选种、培育,产生了月季新体系。后来月季又飘洋过海到了米国,经过园艺家之手,培育出了千姿百态的珍品。1945年他们从这批月季新秀中选出一个品种定名为“和平”。
1973年,米国友人欣斯德尔夫人和女儿来华访问,手捧“和平”月季,送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此,这个当年远离家乡的月季花,经历了二百年的发展变化,又回到了它的故乡——中国。
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这是苏轼描绘月季的诗句。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这是杨万里《腊前月季》中的诗句。
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说是很多人都极为赞赏无花果,说它即使没有花的炫耀也能结出果实。其实,无花果是有花的,但那只是。对于“花”来说,这真是一种悲哀。倒不如像月季那样,大开大落,管它风吹雨打!无比较欣赏这个观点,它道出了月季的率性与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