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享受生活贫富差距时评胡言乱语 |
分类: 闲书野笔 |
生活与享受生活的差别
08年诸多大事记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是重要一项。对此,各种媒体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大张旗鼓地歌之咏之赞之颂之了一番。
用“沧海桑田”、“翻天覆地”来形容我们的生活三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都不过分。照理说,俺们这些小老百姓也该满足了,该跟着大唱颂歌才是。不过,俺文化水平较低,觉悟也不高,总是弄不懂那些官方的统计数字,只是凭自身的感觉来给自己的生活下一个结论。
不能说俺的生活没有变化,也不能说俺的生活贫困潦倒不怎么样,可就是有种感觉不知该怎样形容和表达。不是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话儿嘛,人们总是对更好的事物充满痴心妄想和无比期待。俺就是这样的主儿。
原以为,俺好歹生活在一个省会级城市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城市早已不再是我最初认识它的那个简陋的模样,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算可以了。
然而,凡事都有个比较。08年秋天,俺去了趟到北京,与分别多年的战友们聚了聚会。让我特别感慨,不仅仅感慨战友们的欢颜笑语,更感慨她们的生活状态。那份悠闲,惬意,那份对生活很享受的样子,让俺羡慕之余不由地竟生出一些自卑感来。
说她们在享受生活,并不是指她们每日里吃香的喝辣的,住好房子开私家车,也不是指她们买基金炒股票的都快成半个股仙儿了,而是她们在生活中的从容踏实和随心所欲。
工资收入的差距是早就形成了的。俺好歹是高级职称,还有个小行政职务,可俺挣的那点工资,说出来让战友们都很吃惊“你怎么才挣那么一点儿”?我们一个副厅级头领,每月零七碎八拿上几千块,就恨不得到处吹嘘了,而我的一位同级别战友每月则稳稳地拿着万余元!还有的战友,虽说没什么职务职称,可几十年干下来,每月的基本收入也都在六七千元!
在我们这儿,有些官员利用公权出了趟国就臭美得不知该怎么炫耀才好,可我的战友却很轻松地以一趟自费欧洲游作为庆祝自己结婚若干年的礼物;
上班工作,居家生活,免不了碰上不愉快的事,有的战友心情不爽时就揣上钱包出去购物,以排解郁闷。这俺可做不到。虽说俺挣的钱在本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添置个衣饰脂粉伍的,都要仔细算计算计再说,哪儿还敢以大把花钱来散心啊!
有位战友因过不惯在单位看别人脸色、受别人摆布的生活,早早地退了休,研读佛经,修身养性,说,我这也是大自在嘛!
公休日、节假日,战友们会去听讲座,看演出,去近处登山,去远处旅游。去亲朋好友的农场踏踏青,掰几个玉米尝鲜儿。
还有孩子的教育,我真羡慕她们乃至所有的“北京人”,“北京孩子”,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即使考不了很高的分,也可上不错的大学;即使没考上大学,也能找到很不错的工作;即使在国内考不上研、得不到发展,也不愁到美国英国、欧洲澳州去镀镀金------据考,北京相当数目的家庭都可轻松地负担起送孩子出国读书的费用。不像我们外省人,为能考上好大学,能有好发展,父母和孩子都不得不承受教育不公平造成的巨大压力。
我想说的是,没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一切舒适和悠闲都是生发不出来的,一切享受都是不可能的!而俺的那些战友,除了极少数还是军人,基本上退伍后都是普通的北京市民,工薪人士,几乎没有经商做大买卖的主儿。她们的经济基础,来源于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更主要的还是首都北京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巨大成果,实实在在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从而使她们的生活状态实现了从“生活”到“享受”的升华。
而我,及我周围的许多朋友同仁,这么多年始终都在努力地做人做事,却没有感到生活越来越轻松自在,反而是越来越有压力。毋庸讳言,这个压力之一就是经济基础的薄弱。
我的一位同事说,翎子啊,你不能这样比较,人家那是北京啊!这样比,咱们的地方领导听了会不高兴的。我很疑惑,不这样比又该怎样比呢?比物价是不是比人家长得快?比地方补贴是不是比人家少?
当然啦,要说我们这儿发展得慢、比人家落后,也不尽然,我们可是号称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呢!不过,这个“第一”,以及这个“第一”后的财富分配,反映到老百姓身上该是什么样的呢?总不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人家发达地区平均低三千多元吧!想想看,少三千多元,这是什么概念!它肯定不是富裕生活的概念!然而,这样的数字,地方各媒体决不会宣传,历届领导都讳莫如深,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不会提及。但谁能说这不是我们这地方广大老百姓的痛呢!
改革发展,的确让中国的民生大大地改善了,但发展还是不均衡的,有差别的。而且,居民收入也有从前的较为均衡变得差距越拉越大。对俺们这地方的老百姓而言,付出同样的劳动,收入却比人家别的地区少,这就是发展的差距;我们的“生活着”与人家的“享受生活”,就是发展快与慢的差别。一想到这些,俺就开心不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