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品特先生在平安夜去世了

标签:
杂谈 |
在《情人》聖誕节公演非常成功的后台,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我的思绪。非常遺憾……
《情人》說白了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妻偷情的遊戲。這種遊戲首先會容易把創作者和表演的人搞得迷霧重重,甚至是一頭霧水。初讀劇本,一開始劇中的這對夫妻的對白就讓人陷入謎團,丈夫平靜的問妻子,“你的情人下午幾點來?”妻子則頗為輕鬆地笑著答道:“三點。”然後丈夫知趣的去上班,回家後丈夫又把妻子的情人和自己的情人當成閒談調侃的話題。本來偷情通姦之類的事情是見不得陽光,是在偷偷摸摸的情況下幹的。而這對夫妻卻坦然面對各自的背叛。就這樣他們一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奇怪的關係:他們法律上是夫妻,但各自放任著人性的另一半出軌。前幾幕在沒有暴露扮演情人的身份之前,作為妻子在丈夫面前高壓端莊,完全是淑女一個,與扮演妓女的表現反差極大,在情人面前的妖豔放蕩形成對比。一時讓觀眾很難搞清楚,她是在生活中迎合著兩個男人,還是為了迎合丈夫心中的情人標準作出的另一種表演。戲劇的結尾同樣令人頗感意外,觀眾還沒有明白為什麼夫妻之間為什麼可以如此寬容,如此容忍對方的背叛,也許他們可能是在扮演彼此心中的情人,通過這個遊戲尋覓到婚姻的激情過去以後,乏味現實生活以外的快樂。
品特的是非觀念直接影響著他的藝術創作與政治立場。在品特的網頁上寫著:“在真實和不真實之間沒有非常明確的界限,在真理和謬誤之間也不存在這種界限。一個事件不一定非得是正確的和謬誤的,它可能兩者兼而有之。我相信上述判斷仍然有意義,而且在藝術表現現實的時候仍然適用,因此作為一個作家我是贊成以上觀點的。但作為一個公民,我不能這樣,我必須追問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謬誤。”由此可见,品特認為黑白之間有轉化的可能,投射到藝術上就是日常與荒誕可以自然的實現界限跨越。然而對於政治問題,品特卻有著不容辯駁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