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情感 |
好的恋人咋就没有好的婚姻
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都要经历恋爱、结婚、组建家庭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人的感受各不相同,难以一一列举。很多人认为我对婚姻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其实我也是把婚姻搞得一团糟的一个人,正因为是这样,所以才多了些思考,得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你在看我的博客时,要有辩证的观点,我不希望你被我的这些观点误导。
我们经常看到,一对恋爱时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不惜为此和家庭分裂的男女,一旦走进婚姻,一改过去的面目,夫妻反目成仇,成为了冤家。这是为什么呢?我用了很长时间寻找这方面的答案,虽略有所得,但仍然感到非常肤浅。因此,谈些个人的粗浅体会,供大家讨论。一般说来,开始好的爱情,不一定有着必然的好的婚姻,也就不能保证组建起的家庭一定会幸福。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习惯认为就是最好最适合自己的东西。表现为: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而一旦得到了,接触到了,就不好好珍惜了。外界的阻力越大,障碍越多,逆反心理就越强,追求得越有力。一些人的恋爱也是这样的,人们形容恋爱中的男女弱智,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追到手的恋人,一旦真正地结合,原先那种未达目的的急切感和竞争欲也随之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全面的审视,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个人并不适合自己。我们买东西不适合自己的可以去换,而结婚和买东西显然不一样,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所以,人们宁肯忍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迈出这一步的,这是理想的恋爱,不一定有着理想的婚姻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在恋爱史,每个人都会畅想未来,这就难免造成结婚后理想与现实失衡。有心理学家列出这样一个算式:幸福生活=现实-期待。意思是,幸福生活的程度取决于现实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值。当差值为正,则生活幸福、快乐;当差值为零,生活显得比较平稳;当差值为负,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婚姻使两性间单纯的情感关系演变为相互依存的生存关系,从前恋爱时是咖啡厅、饭店、茶室,如今却是锅碗瓢盆丁当作响。生存问题还带来了建筑在共同生活基础上的新的人际关系,如婆婆与媳妇、岳父与女婿之间的关系等,所有的这一切,使得现实的得分值大大降低,而与期望值之间有一个不短的距离,让人产生了落差心理,感到失落与失望。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对于每个人来讲,第一次恋爱,都意味着踏进一个新的领域,没有版本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怎样做才能更好。这就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而且神秘感是构成情感引力的重要因素,它使人产生有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的朦胧美感,引发恋人在离别之后的想象情趣,并有莫大的兴趣去探寻对方的个性答案。恋人间的接触是间断的、松散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往往使痴情男女把对方理想化、完美化。而成家后夫妻几乎天天生活在一起,这时的接触是连续的、紧密的,两人都无比真实地展现在对方面前,原先为了获得对方好感而掩饰起来的缺点也暴露无遗,极易互生不满。这是第三方面的原因。
恋爱结束走进婚姻,需要一段时间的相互适应,有人说这是磨合。在所谓的磨合中,过去对方最吸引自己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的地方。如果过去,你爱上的是他的温柔,那么,很可能你会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你爱上的是她的活泼,也很可能会觉得她“罗嗦”“幼稚”。热恋的时候,你觉得自己遇到了世上最好的人,可到了磨合阶段,你就开始发现对方无数缺点,开始抱怨不满。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成想象中的完美,于是痛苦也由此产生。很多人走不过这个磨合期,最终以痛苦收尾。这是第四个方面的原因。
怎么样才能让感情走的更加顺利呢?心理学家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 人格之整合与成长,专注扩展自身的“影子人格”。当你放弃改变对方的时候,自己实际也在学习拓展自己的“影子人格”。有意思的是,往往一对感情好的伴侣,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本文参考了一些网上资料,特此说明。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
严新宇老贴精选〉〉〉〉〉〉〉〉
<美满婚姻不能没有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