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两性话题爱情幸福 |
分类: 情感 |
幸福爱情取决双方理解一致
爱情说穿了,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就是男人和女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搀扶,互相关爱,互相取长补短、安慰体贴。故事的主角,永远是饮食男女;故事的场景,永远是家庭与社会;故事的情节,永远不外乎一个男人喜欢上了一个女人或一个女人喜欢上了一个男人;故事的结局,不是悲剧就是喜剧,永远没有中间的道路。
爱情有许多种,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把爱情划分为以下六种:
1、冲动爱情,又称浪漫爱情。受到对方直接而强烈的身体吸引,总是想到对方,总想尽可能多地与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产生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个体提供真实的或虚构的爱恋对方的模式;有一个爱恋的对象;有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且理解这种情感是由爱恋对象所引起。现实中因为一见钟情而发展到二见倾情,到最后的互献真情,也是彼彼皆是。爱情是每个人都怀揣着的一种感觉,但是你一直都感受不到。直到某一天,你遇见一个人,那人就好像一直在地球上的这个角落等着你,在你生命的这一刻终于等到你,好像是你的传说一样。然后,你会突然从他的身上,发现这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一种美丽得无法抗拒的感觉。那还可能是一种牵肠挂肚,一种相知相惜,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痛。对于这种爱情是否能长期保持,研究者的看法不甚一致。
2、自我中心爱情。爱情的个体并不希望被爱恋对象束缚,也不希望爱恋对象被自己束缚,把爱情看成是一系列挑战和解决难题,避免因承诺而造成负担。现在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朝拥有。和则聚不和则散。无论男女,现在如果婚前就表示从一而终,永远不会变心,会让很多年轻人感到不可理喻。大家都在提倡给对方适当的空间,也给自己一定的空间。夫妻同居不同房,同房不同床,周末夫妻等等,基本都是为了保留个性的需要。这种爱情的出现肯定是时代的进步,是不是能收到人们期望的结果,我是说不清楚。
3、依赖爱情。这种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过渡依存,表现形式为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为了实现这种爱情,可以付出很多。在这种人看来,爱情是自私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情的全部占有,一旦发现对方不专一,或者没有自己的爱强烈,就会很失望,导致双方发生矛盾。具有这种爱情的人常表现得焦虑不安、寝食不佳、妒忌心强烈,结局多为悲剧性。
4、实用性爱情。爱恋者寻找在个性、宗教信仰、兴趣、背景等条件方面相配的爱恋对象,希望一旦找到合适的爱恋对象,双方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在由父母安排的婚姻中,这种爱情形式较为多见。爱情是要用心去经营的。没有用心的爱情就象风雨中飘摇的茅舍,经不住洗礼,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大难临头各自飞”。这种实用性爱情,往往并不能实现两个人的真心契合。
5、结伴爱情。不像冲动爱情或依赖爱情那样激动人心,双方开始时是朋友,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工作,逐渐发展产生爱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人相信万事万物的联系还有无功力性的存在?在爱情中,我们可以找到人类最纯洁、真挚的情感。关于爱情的无功利性,虽然不能否认鲁迅的“爱必有所附丽”,但当爱情同整个社会状态进行比较的时候,它还是纯洁的。也许你已经不再相信世间还有真情在,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是会时不时的充沛着爱情的感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千古绝唱,当爱情降临时,即使会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有人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具有这种爱情关系的双方,即使后来分手了,可能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6、利他爱情。一种典型的基督教爱情观念,带有忍耐性和仁爱色彩,不要求得到回报。人间有情,世间有爱,所以我们心有所系,思有所念。诗人们将爱情中的欢乐与悲伤,那种焦虑、期待、思念、追忆……等经历和感受,写入诗篇。今天我们读来,仍然感到那样刻骨铭心,魂牵梦萦,就像发生在我们眼前、身上,怦然心动。这种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难以做到。
爱情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一些文化人类学者的研究表明,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爱情有不同的理解。爱恋双方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他们之间具有哪种爱情,而是取决于他们对爱情的理解是否一致。
严新宇老贴精选〉〉〉〉〉〉〉〉
<美满婚姻不能没有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