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网络上的骂文化——找骂

(2007-04-20 16:51:25)
标签:

感悟随笔

 

说说网络上的骂文化——找骂

 

笔者没做过专门研究,对此也是不甚了了,随便说说,博你一笑足以。

说起骂文化,尽管我见到的不多,大抵也可以做一下划分。

从类型上分:可以分为文骂和武骂。

从性质上分:可以分为骂人、被骂、找骂。

从结果上分:骂人和被骂后,有人躲到一边偷着乐,有人火冒三丈愤愤不平。

今天我只说一种,找骂。

表面上看,感到找骂不可思议,一般觉得写了篇文章,不小心刺到了人家的痛楚,被人家骂很正常,哪有送上门找骂的道理。其实,你看了我下边的分析,就不会这样说了。

找骂的人情况不同,目的也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在做某一面的研究,苦于手头没有多少一手资料,故意卖个关子发到网上,引诱那些手头有这些资料的人免费提供出来。比较典型的要数《上海的小资和北京的驴》,写上海人多么文明,骂北京人多么没有教养,很多北京人急了,在破口大骂之余,不忘将保存多年那点祖宗留下的宝贝拱手奉献给人家,以证明北京人的不俗。还有一篇《**人都是活王八》,激起了那个地方人的民愤,声讨之声不绝于耳,之后,当然也要说出一番那里的文化多么悠久,人们多么善良可亲可敬,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又多大贡献等道理。上面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一人之手,我大胆断言,这个人很可能是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专家。你说作为这样的专家,竟然不用到哪里去调查,比实地调查所得要真实的多的资料不是偷着乐又是什么。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试探人们的心理。曾经见到过一篇《疾农民如仇的文章》,大家看了都很气愤,记者采访时才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年轻老师发的文章,他竟然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一天。其实他所说的农民的陋习,是尽人皆知的,只不过人们不敢说而已。由于他揭发了这样一个真实,据说,一天加他的网友就有二百多名。要知道,现在去农村调查有多么难,你费尽千辛万苦到了那里,不一定会有人理你。而发了一篇文章,竟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有很多人骂街,与得到的收获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不用说这个人也会偷着乐。

前两天,在新浪杂谈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女人都是妓女。这只是个概念问题,他说如果老祖宗定义把妓女说成是妻子,而把妻子说成是妓女,今天的妻子一定不愿意当妻子,而乐意当妓女。除此之外,作者还把妓女和妻子的相同之点和不同之处进行了详细分析,可谓入情入理,非常精辟,我看后无言。偏偏看到有些人留言:你妈是妓女,你的姐妹是妓女,你的女儿还是妓女。我感到困惑,人家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天下女人都是妓女,言外之意,所有男人自然都是嫖客,他也不是例外。按他的逻辑,他的祖宗八代都是妓女和嫖客,你还与人家争个什么劲儿。我想写这篇文章的人看了这样的留言,一定会说留言的人没文化。

要说,我已经很正统了,轻易不说伤害到人的事,记得我曾写过一篇中国女人不喜欢中国男人的十个方面,本意是作作比较,看看女人都不喜欢男人的哪些方面,中国男人和外国男人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希望我们中国男人争点气,不要输给外国男人。出发点是好的,没想到一样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发到三个论坛上,三天的点击率,超过二十万。当然,这样的文章,我没有勇气发到博客上。我想如果我是这方面的研究人员,一定收获颇丰。

由此我想到,很多人上网,也许并不是像网友们想得那么简单。当然,像我这样的人,你一眼就能看得清楚,我并不要点击率。唉,实际上,这样说也不正确,自己写的东西,点击率为零,也感到不爽。个别时候,也会拉人家来看看,那时候,我也想,怎么就没人看呢?来骂我一顿也舒服啊。

哈哈,人就是这么贱,还有很多话要说,不敢再说下去了,毕竟我的年龄这样大了。而且对我来说,点击率根本没有一点用途,尽管我有时候也希望有点击率,那不过是虚荣心作怪罢了。

说到这里吧,不希望挨骂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