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咱也说说奥运穿汉服
看了数十位学者奥运穿汉服的倡议书,说不上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好像感到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亮丽工程之类的东西有些渊源,似乎骄傲、虚荣时时刻刻都伴随我们左右。
倡议书最后说:我们历来以“华夏民族”自称,也以“华夏”而自尊自信,那么,我们为什么叫做“华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因此,如果不能展现我们的民族服饰之美,我们将愧对于“华”字;不能展现我们的民族礼仪,我们将愧对于“夏”字。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我们的衣冠,不能不重视我们的礼仪。只有这样,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才更符合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的要求。
显然,这是把穿不穿汉服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我不知道这样说应该不应该。
倡议书中写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礼仪服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感觉是不是有点说严重了。
联想到前些年盛极一时的唐装,中国结以及前些天炒作的中国龙,好像学者们对这些东西百谈不厌。我们国家现在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国际上大力宣扬中国的悠久历史本无可厚非。只是这样兴师动众,让人联想到请愿和炒作,不是那么舒服。
记得文化部的领导曾经说过:不要过分地宣传我们的成就,其实人家(外国)不是不知道我们的成就,反倒是估计太高。因为外国人一来,我们就让他们看北京、西安、上海,那家伙,发展好快……可是你让他看农村呢?出城半小时看看呢?要学习美国人的务实精神,不要老是说,我们有五千年文化,美国人只有两百多年文化——错了!两百多年是美国人的建国史,他们身上同样流淌着几千年英格兰、爱尔兰、以色列文化的血……。
这样看来,我们应该更务实些,千万避免犯狂妄自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