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 |
昨天参加朋友聚会,一个朋友带着牙牙学语的孙子到场,席间朋友不时用筷子蘸上酒水抹到孩子的嘴里,还问孩子好不好喝。孩子咯咯笑着回应好喝,逗得满桌的人哈哈大笑。当时我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这么小的孩子就学着喝酒,以后会成什么样子,我不敢再往下想,搞不懂这个朋友是怎么想的。
我以为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孩子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同时缺乏对与错的判断。这时,对孩子正确教育至关重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在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懂事时起,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我个人这样看,不一定正确。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学生,仗着父亲是村长胡作非为,有一件事老师看不下去,狠狠批评了他。他回到家里,添油加醋对家长说了,当村长的父亲一听,这还了得,明摆着在太岁头上动土。村长带上孩子,叫上几个民兵,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大打出手。从此以后,这个老师不再管教这个孩子,不再判这个孩子的作业;这个孩子上课时与别的孩子说话,老师不批评这个孩子,而是惩罚别的孩子。一段时间,这个孩子自以为有仗势,在学校里妄自尊大,成了老师和同学没人敢招惹的人,学生们不谋而合的采取了敬而远之的行动,这个学生被孤立后,在学校里再也呆不下去,不到一年就退学了。他到了社会上,恶习不改,没几年就进了少管所。
依稀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脾气很坏,父亲为了教育他,给了他一把钉子,告诉他发一次脾气,就在门前的木篱笆上钉上一颗钉子,第一天钉了37颗钉子,第二天钉了36颗钉子……,男孩为少钉钉子,每到要发脾气时,就想起要钉钉子,尽量忍着不发脾气,终于有一天男孩没有发脾气。男孩告诉父亲这个消息,父亲对他说,以后哪天没发脾气,就去取下一颗钉子。又过了一段时间,钉子全部被取了下来。男孩高兴得跑去告诉父亲,父亲将男孩带到篱笆旁边,指着篱笆上的钉子洞说,看到了吗,钉子都取下来了,却留下了洞。要知道,你伤害了一个人的心,不论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挽救,就像拔下钉子一样,都会留下痕迹。男孩记住了父亲的话,后来男孩成了名人。
教育孩子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有些家长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比如我说的这位朋友,或许平时教育孩子很努力,而此时的举动,可能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和是非观念就会颠倒过来,我真的不希望是这样!
教育孩子是这样,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慎之又慎,努力避免不应该发生的错误。当然,我们不是圣人,有些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有没有努力减少发生错误的几率,这一点对人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