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 |
大学学费标准成本分担更趋合理是啥意思
上网浏览看到这样一些新闻:
教育部在1日公布的《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计划今年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继续强化高校服务性收费管理,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昨天(4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说重新核定大学学费就要涨价,这是误解。”据介绍,教育部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是想让教育成本分担更趋合理。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也就是国家、学校和学生本人各负担一部分费用。大学学费标准一般是按照每名学生培养成本的25%来收取的,而且学费标准自2000年以来6年没有调整过。王旭明介绍说,《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一旦出台,高校收取学费就有了依据。
联想到此前教育部发言人曾经说过,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大学学费标准成本分担更趋合理,是升、是降、是基本不变,现在还没有一个答案。有一点是清楚地,那就是六年没有调整过和将来实行优质优价。这样看来,有多种可能,我估计不外乎这样几种。
在当前人们对大学学费非议颇多的情况下,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在财政没有增加很多投入的情况下,肯定也不会有多大幅度的下降。最大可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微调。如果这样,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小幅上涨。对于好的学校上涨幅度大些,对于一般的学校保持不变或稍微涨一些,对于差的学校多少降一点。对好的学校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至少心里感到平衡;对于一般的学校开始有所担心,真正实行后会感到无所谓,实际没有啥影响;对于差的学校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来各方面条件就差,公示后尽管收费低了,生源能不能保证恐怕不能不担心。
2、有所下降。前提是国家多投入一些,好的学校保持现状不变,要靠相关部门玩好数字游戏,不然向老百姓没有办法交待。肯定到时候会说,实际少收了多少,比如学生的负担远远低于百分之二十五等等;一般的学校要降一些,少收的部分由上级拨款补上,也没啥大碍;差的就要倒霉了,成本高质量差,不降你的降谁的。
3、较大幅度下降。前提是首先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做到这一点希望不大。这些年来的经验表明,要进行改革,就必须有成本,而这些成本又不可能挤占教育工作者的收入,学校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经费也没办法负担。由此看来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