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 |
最好不要“哇噻”!
我也不知道哇噻是什么意思,估计着,那个“哇”也就是为加重语气表示惊叹。所以,满大街的时尚人物满嘴的哇噻,我也没有大惊小怪。认为这是泊来语,时尚俊男靓妹们的最爱,没什么大不了的。
近读《当代名家文选》、《文摘报》、《党建文汇》,才知道这所谓的泊来语原来是源于我国福建某偏远地区的土语,后来传到台湾,又从台湾传到东南亚,在那里发展壮大以后,再回传到港台,既而回流到大陆,被当作“泊来语”,成为时尚一族的流行语言。“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大致相当于北京话的“操”,山东话的“日”,河南话的“尻”,就是与那“我靠”差不多!宾语省略了。
本来这种粗俗的语言是不应该登大雅之堂的。可是,先是台湾的影视传媒,后来大陆的一些所谓影视明星刻意模仿,居然流行开了。问题在于,这些浅薄的演员歌星,他们根本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是主观地认为,大概“哇塞”就是一个叹词,跟“哇呀”,“哦哟”,“呜呼”差不多,表示惊叹而已。他们赶时髦般地抢着用,不管男的女的,不管老的少的,开口一个“哇塞”,闭口一个“哇塞”,得意洋洋。殊不知,已经难听到了极点,到了令人掩耳闭目的地步。
一位美女,公众人物,在电视上或者其他公开场合,你要她说“我靠”,怎么可能?她不跟你急了才怪!然而,她就轻松自如的“哇噻”了。我相信她压根就不知哇噻的意思,见人说自己就说了,还以为时尚。眼下,好多的俊男靓妹,在公开场合与人“哇噻”。好象不这样说话就不够时尚。
在公开场合这样,这在网络世界,那就是家常便饭了。这让我想起前些时闹出的某跳水女皇的“脏话衫”事件,就那么公然的穿着出现在公开场合;又想起某电视明星的“旗袍事件”……虽然她们后来极力的解释,把“无耻”二字给抹掉了,可是,那“无知”却是再也抹不掉的!难道“无知”就是多么光彩的么?
要学点时尚话也没关系,比如我们在网络世界,就有好多的特别语言,比如:汗、晕、赞,比如BS、GG、DD、JJ、MM, 比如笔公爱说的HOHO……虽然是“偶8懂滴说”。但如果你还没弄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劝你还是慎重,请先弄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免得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进入新世纪以后,“哇噻”成了最时髦的感叹词,特别是年轻人,谁用“哎哟”、“啊呀”谁就土得掉渣,惟有“哇噻”才体现与时俱进,连央视的名牌主持人也时不时地“哇噻”一下,可见时尚的诱惑有多大。
“不知不为过”,没必要对她们挖苦。同样,对不知“哇噻”原意的年轻人也不必嘲笑。我们该思考的是,“哇噻”误用所显示的时尚弱智化倾向,就是只要新潮时髦便奋起直追,全然不愿作深一层的探究,其实,好时尚的岂止是年轻人,不“哇噻”的成年人更多不分青红皂白追时尚的弱智倾向。影视编导该属高智商群体吧?可他们热衷于为侠客竖碑,为妓女列传,为皇阿玛唱颂歌。打开电视,哪一天少得了大侠亮剑、皇阿玛称朕!这是不是比“哇噻”更“哇噻”!
老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看看这些年来,我们的观念、语言有什么变化,不应该得到些什么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