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诺亚方舟》:正能量改变世界,摇滚就能万岁!
(2013-09-21 22:03:09)
标签:
五月天言小夫娱乐 |
文:言小夫
三十年前,华人地区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成立,他们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乐队和摇滚。后来他们的标签已经不仅仅是摇滚和乐队,而以超越时代的姿态在几代人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十年前,Beyond乐队主唱兼节奏吉他手黄家驹逝世,成为华人摇滚界的最大遗憾。同年七月,“呼吸”、“眼镜蛇”、“指南针”、窦唯、张楚、王迪等摇滚乐队及乐手,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了“奥运——中国之梦”大型摇滚音乐会,这也是京城摇滚新生代的首次集体亮相。
十年前,一群狂热的摇滚爱好者对五月天自称摇滚乐队嗤之以鼻,甚至将他们赶出某个摇滚界的集会。谁都没有想到,十年后的2012年,五月天“诺亚方舟世界巡回演唱会”末日场来到了北京鸟巢旗舰站(国家体育场),创造2场共20万人记录,。
谁都应该想到。
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的摇滚融合并摄取着年轻人的灵魂,这与一个追求逆反、自由与激情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然而追求自由的摇滚精神何以干涉其他乐队对摇滚精神的演绎呢?摇滚精神自来不是有固定含义和清晰概念的,谁创作就传递谁的精神,什么精神经得起歌迷和时代的考验谁就能长盛不衰。这种精神的传递从来不是教条的、虚伪的、表面的,而是深入人心、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的。
五月天同样有着超越的精神,也同样积蓄着梦想的力量,这种精神和力量越来越有力地发挥着作用。作用于粉丝歌迷,作用于有梦想、有信仰、有爱有生命的年轻人。有个“五迷”曾这样说过:“我感觉他们这样越发让我们不觉得他们是天团,是明星,反而更像我们身边的朋友。”没错,这群追梦的年轻音乐人就像生活中你在地铁里碰到的背着吉他的男孩没有区别,3D电影《五月天诺亚方舟》字幕结束之后,主唱阿信有过一段独白,说他自己失败的考试经历、受挫的合唱团比赛,最终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儿,那就是“玩音乐”。这些话发自肺腑,现场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前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基斯洛夫斯基的《十诫》中讲过一位老太太的故事,她是伦理学教授,她教伦理学的方式就是通过讲故事举出人生中的道德困境,与学生一起分析这种困境的构成,由此形成道德自觉。自由的叙事伦理学不说教,只讲故事,它首先是陪伴的伦理:也许我不能释解你的苦楚,不能消除你的不安、无法抱慰你的心碎,但我愿陪伴你,给你讲述一个现代童话或者我自己的伤心事,你的心就会好受得多了。
五月天的音乐就是这种“陪伴的伦理”,而这次的《五月天诺亚方舟》(3D)正是这种伦理的集中体现。本片虽是记录末日演唱会电影,同样讲述了一个关于末日的故事。这个故事由偶像明星言承旭、林依晨倾情主演,年迈的爷爷看到孙子拿出末日前心爱的吉他,陷入了回忆的漩涡,想起自己曾参与了人类亲手造成的末日灾难,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也为了拯救世界,拨通了一个电话。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做不了”,听到这样的话,观众的“一颗心噗通噗通地狂跳”,这种提醒让我们自省。自省的结果是改变现状,向着梦想扬帆起航。五月天的受众主要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的现状并不乐观。生活成本不断飙升,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精神追求散漫不堪,文化需求纷纭芜杂,常常有“孤独寂寞冷”的凄凉感慨。到底缺失了什么呢?
我们最缺什么,什么就最流行。时下最流行的当属“正能量”,在中国已然成为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那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正能量满格的五月天呢!阿信说:“我虽然不是最好的词作者,也不是最好的曲作者,但只要我的音乐在你孤独的时候,在你没被别人看到的时候,能够陪伴你,能够鼓励你,我就会继续写歌,唱歌。”
相信我们会接受这种“陪伴”,同时相信正能量改变世界,摇滚就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