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道过度沉溺危害,为何我们还欲罢不能?

(2017-06-08 08:14:13)
标签:

it

杂谈

文化

情感

分类: 横看IT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373dc29301d07b0b8e271539f21a0db.jpeg

小刀马

 

根据Kantar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近90%的中国社交媒体用户表示,他们知道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会导致的不利影响,包括视力恶化,睡眠减少和隐私权丧失。不出所料,中国的社交媒体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群中最为受欢迎。但是,这个群体也意识到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他们仍然继续使用社交媒体,但这个群体最有可能采取措施来遏制不良影响。虽然全球社交媒体巨头如FacebookTwitterWhatsApp并没有进入到中国市场,但本地平台的表现却非常好。微博上个月声称,它每个月有3.4亿个活跃用户,比Twitter多出1千万个用户,微信称它的每月活跃用户数超过9亿。

 

社会媒体产生负面影响,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四月份的研究人员发现,Facebook对用户的幸福感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丹麦幸福研究所去年却发现,放弃社交网络导致了幸福感的高涨。研究发现,尽管社交媒体对视力,睡眠和注意力造成负面影响,但却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朋友的生活和改善沟通。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b82d4015c31696ef0615b1f26d035b00.jpeg

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为何我们知道深度沉溺网络(手机)的危害,但为何还是如此的乐此不彼,欲罢不能呢?其实这是人的一种本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一种认同感,无论是什么阶层的人士都有这种被认同的愿望,这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诉求和欲望。而我们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接触的到人和朋友是非常有限的,而社交网络可以更好地扩大这种认知和被认知范畴,尤其是在虚拟网络之间,可以有多重选择,比如在熟人圈,比如在陌生人圈,只要自己愿意和希望,都可以融入进去,进而形成一个又一个圈子,通过圈子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逐渐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形成愉悦的快感,或者仅仅是诉说,甚至发泄阵地,都可以释放我们自身的一种诉求。

 

对于我们国人来说,这种欲罢不能或许更强烈一些,而且几乎是跨越了所有的阶层,包括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除非是那些还不会玩手机社交软件的年长者,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只要融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就难以避免成为社交圈中的一份子,包括广场舞大妈大爷们,都有自己的圈,什么时候要锻炼了,要比赛了,要进行曲子的更迭了,甚至都可以在群里进行交流和沟通。有的人也热衷于参加各种兴趣群,唱歌的,户外的,投资的,教育的,优惠的等等不一而论。甚至一个小区的业主们都要成立一个微信群,QQ群,进行更宽泛的接触,借助互联网的工具也确实达到了这种交流、沟通、联络和社交的关联。

 

我们的文化也讲究一种交流和沟通,家长理短是一种诉求,沟通外联也是一种需求,从四合院、大杂院文化过度到高楼、亭阁之后,我们渴望一种新的沟通和交流,而互联网恰好搭建了这样的平台,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喜欢结交天下豪杰的民族,我们的朋友圈也需要不断地扩大,我们还是一个特别在意人情的社会,无论是什么企业,什么机制,都寻求一种人情味的交往关系,而且我们也热衷于找各种“关系”,营造各种关系,以前我们可以通过同事、同学、战友、老乡来获得一种短暂的联盟和熟人关系群。而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在这种社交的关系可以更大地延伸,不断地拓展朋友圈的好处就是把别人的朋友也可以发展为自己的朋友,俗话说的好,惺惺相惜是一种认同,交流带来了更多的交集,大家有困难的时候帮把手,没有困难的时候可以聚个会,交流信息沟通有无,相互愉悦着彼此的认同,沟通着自己认知的世界(圈子)的不同,也很好地弥补了我们身居冷冰冰的高楼大厦之后的一种寂寥,增加了人情味,联络了熟稔度。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9d2c857a6f06d896a559f88e6dac5c6.jpeg

如果是朋友之间,同学之间,这种衔接有时候会由于各自工作性质的不同,时间安排的不同,而显得杂乱无章,但因为了有虚拟工具的联络,彼此的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简约。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人都喜欢拿着手机在傻傻地乐,默默地在低头中不断地刷新着各种信息。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交流和社交的愿望或许不如年长者更强烈,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比如游戏的能力,游玩的需求,相互插科打诨嬉戏的机会,甚至也有需要释放一种宣泄和情绪的出口点,而且他们更喜欢一种未知的时间,陌生的交流环境,于是在他们的朋友圈里,或者终端应用中,更喜欢一些搞笑,神秘,搞怪等等的应用和娱乐方式,甚至一些陌生匿名的沟通工具更容易得到青睐。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9e087f83fbe12911e17e432dfb4fd5d.jpeg

对于女性用户而言,网购也是一种非常黏人的行为,以前是传统互联网,沟通互动机会不多,更主要的是呈现自我的机会不多,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相互晒一晒,尤其是彼此之间的一种小小的“虚荣心”的搭建,在朋友圈的各种“秀”,本身也是社交的一种范畴。而狂买,便宜,实惠,优惠,团购,团吃更是甚嚣尘上,而晒吃能够成为朋友圈的一种风景线,吃货的兴趣或许你也永远不懂。当然,更多的时候,或许“这是病,得治”。

 

其实无论是社交,游戏,网购等等,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标签,这也是我们痴迷沉溺于移动互联网的一种诉求。无所谓好还是坏,当亲情需要我们放下手机的时候,如果放不下还是因为亲的不够,交流的不畅;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寻求一种度的掌握,需要一种平衡,但因为有一种交流和倾述的阵地,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种“沉溺”或许也是不可或缺的。低头族确实带来了各种隐性的健康问题,带来视力的问题,甚至安全的问题,但更多的时候,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或许更强一些,这才是我们根本放不下手机的原因所在吧,因为在这里,其实何尝不是另一个自己的迫切期翼,以及对于生活的另一种向往?

 

-----------------------------

(作者简介:小刀马。作者微信:daomawuyu99。谢绝微信公众号自行转载,转载请联系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