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
回归仅仅是因为市值?
套利的确存在
目前的中概股股价普遍不高,为了顺利私有化,要约人给出的股权收购价普遍溢价,大约高出私有化前交易股价的10%~40%左右。所以对美股投资者来说,存在私有化套利的机会。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美股投资人对于中概股私有化心生“不满”,甚至还引发了诉讼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一种“短视”行为,当然,对于美国投资人来说,这个市场难以给企业更大的发展预期的话,企业“退出”也无可厚非,美国投资人以后不能再继续投资这类企业,只能是一种遗憾。
当然,对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来说,抓住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趁机赚一个快钱也是可期的。尤其是当前很多潜在私有化的中概股投资价格都偏低,这也增加了溢价空间。而且一旦中概股打定主意要回归的话,那么私有化要约给出的“代价”也能让投资人满意。对于私有化的企业而言,发展的预期才是最主要的。
本土投资人的投资机会来了?
可以预计的是,回归潮已经不可避免,如果说当初上市是为了尽快给风投一个退出的机制,而“无奈”选择海外上市,那么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退出机制更加多元之后,互联网创新企业吸引国内资本以及风投的关注变得更加简约,这样也就刺激国内的风投市场水涨船高地发展。这对创新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未来这种模式带来的发展机会将更加普遍,并逐渐盘活创新模式浪潮,这无疑是新兴资本市场“改革”的真正红利所在。
对于国内普通投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利好。当一个并不是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旗舰公司可以带来三十多个涨停板的时候,也可以窥得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新兴创新性概念企业的渴望,如果大量的中概股回归,那么投资人的投资机会将进一步被放大,选择的余地将更大,而且中国经济在转型期间的各种“利好”催生的一种创新性概念企业的发展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于回归的中概股来说,这种机会也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机会,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市值增长,发展壮大,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不是梦想。
更懂得中国市场的“机会”以及预期,甚至庞大的市场机会带来的一种应用潮流,都会激励资本市场同步水涨船高,就如同当初两个打车软件之间的“火拼”,如果是在上市企业之间,对于资本市场的刺激有多大,包括后来的合并重组又会意味着什么?都将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这对于目前的资本市场投资演变或许也是一种极好的参与机会。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归,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也会增加。共享创新性企业发展的红利也是对投资人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