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
商业地产和电商博弈
还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巴巴还在韩国投资57亿,打造“阿里巴巴城”。外界解读的是,马云在韩投建的“阿里巴巴城”实际上更像商业地产项目。有人甚至说阿里的淘宝和天猫是线上商业地产,而王健林是线下商业地产的楚翘,二者之间的争夺,就是要融合线上线下直接的界限,相互渗透和跨越,并且极有可能开出一种新模式,这也是为何双方之间的“抛头露面”越来越多,并且直接被市场进行对比。马云希望线下向线上转移,而王健林恰恰相反,希望更多的线上能够向线下渗透。当然还有一种设想就是O2O的深化。
O2O也是一种业态
如今,数不胜数的O2O平台发展遇到了瓶颈,简单地看线上线下的价格壁垒已经成为了其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虽然有一种“上门”服务开始寻求更多元的O2O服务,不过市场显然还很窄,而且也存在着一定的边缘化和安全化的边际效应。理论上,要做O2O,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统一线上线下的价格,这样才可以打通线上线下的每一个平台。很多做电商的人应该已经意识到,线上线下同价是以后任何O2O电商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短物流和产品自营解决了线上线下同价。缩短物流长度不只意味着快捷,更意味着中间环节的减少,就可以节约大量的物流、人员和经营成本。不过,这种模式对于线下运营的成本解决还没有真正的策略,而线上品牌辐射线下的优势也不明显。
或许,统一价格,是打通双向O2O的必经之路,使线上线下可以任意跳转。传统零售商和电商并不是一个矛盾冲突体。线下渠道与线上电商的利益平衡需要统一价格,这样才能使线上线下有一个更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也可以实现线上下单,线下按分配原则进行派单。但是,这存在着线下高成本的转换如何解决,如何补贴?当然做到了一定的平台规模之后,或许这个可以相互补贴。比如苏宁的线上线下统一价格,亚马逊和京东的就近配送原则,以及国美和苏宁的线下服务等等都有自己的特色。或许,无论任何的平台要做到双向O2O,都要打通线上线下的各个平台,注重线下的服务,任何一个O2O平台,只有深度挖掘优质商户,带来更多回头客,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商业地产而言,主要还是通过线上多渠道传播以及技术支持的线性层面,双向O2O还比较遥远;目前,真正实现O2O模式的企业仅有苏宁一家,国内商业地产的O2O商业相较国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O2O模式赋予商业地产新活力,在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下,实体商业通过不断调整商场品类、优化体验场景的实现,来拉拢购物中心的人气。在社区商业方面,由于消费习惯与网购同样有着碎片化、随机化的共性,因此社区商业将更多体现社交的功能,此外就是娱乐的勾连效果,这才是吸引用户,或者是家庭用户的联动。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在移动互联充斥的环境下,未来城市人群也不乏产生反互联网的情绪,或将形成一种体验式家庭泛娱乐休闲式购物场景。
既能在网上购物,还可以放心到实体店进行线下体验,这样既节省时间成本又规避风险的购物方式,对消费者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实体商业加强线上线下的联动,利用O2O使线上线下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不仅有效避免网购带来的冲击,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效率化发展,还能利用O2O所积累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持续性锁定忠实消费客群。王健林曾表示,万达还不是零售企业,而是一个平台提供商。在其设想中,万达未来不但是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商,并且是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最大的文化企业集团、最大的百货公司等等。其实马云也有这种意图,甚至可以说野心更大,阿里是希望线上线下真正联动,构筑大一统的消费帝国。
娱乐的价值
最关键的是,万达本身的优质商业广场项目可以帮助万达院线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万达院线又可以反过来激励万达商业地产的发展态势,达到双赢的局面。当然这也是一种美好的预期,更主要还是要看万达广场本身的市场吸引力和用户参与度。阿里构筑自己的O2O,也在强化这种意图,此外阿里也更强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现机会,并由此带来一种新的理财模式,加大后余额宝时代的一种互联网金融发展转换,这也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地方。
--------------------------------
作者简介:小刀马,微信公众号:daomawuyu(刀马物语)。QQ:15567321。如果想了解作者更多的故事,可以尝试加一下。常年笔耕不辍,坚持,坚守,用一种平实的角度来解读产业和行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