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打造的计算的力量
——曙光一号20年发展带来的启迪

二十年对一个人来说或许是弹指一挥间,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缔造基业长青的企业来说,二十年还很短暂。不过对于一个立志于计算创新的高科技企业来说,二十年能够积淀下的财富和力量却是令人敬佩的。
笔者看到了曙光一号20年的发展历程,其间蕴含的历史、创新、努力、市场、突破等等都是令人鼓舞的。也是令人钦佩的,因为这些高新技术人才的共同努力,才逐渐奠基了中国IT人的全球形象。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抛洒出来的片片辉煌,都值得我们去记忆,去继续努力。
20年前,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与推动下,中国第一台SMP(对称式多处理机)“曙光一号”问世,此举标志着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正式开始产业化发展。从“曙光一号”开始,到“曙光星云”冲击全球超级计算排行榜位列第二,再到“天河一号”改写人类计算速度极限,勇攀世界第一的巅峰,曙光等一批民族企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汇聚成“计算的力量”。
科研必须有创新
感知曙光一号20年的发展历程,艰辛和努力才最终缔造了曙光在高性能计算机上的能力乃至市场。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以下简称曙光一号)是
1993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用微处理器芯片(88100
微处理器)构成的全对称紧耦合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SMP),1993年10月通过国家的技术鉴定,认为曙光一号是863高技术计划信息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达到了90年代初同类计算机的国际先进水平。

曙光一号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994年被认为是国内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之一,写入当年全国人大八届二中全会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学之父”,国家“863计划”倡导者两院院士王大珩曾评价曙光一号高性能计算机的作用,不亚于两弹一星。
曙光一号诞生后,折价2000万元人民币,吸引资金成立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这个看似微小的举动,恰似蝴蝶效应,在中国信息产业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推动了中国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也使曙光成为了一家立足技术,发展应用,并以自主科技创新为使命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正如曙光一号之父的李国杰院士所言:“863是1986年启动的,当时定的方向叫智能计算机,我是80年代初从美国回来,也参加了智能计算机专家组召开的会议和活动。当时高性能计算机在中国是被禁运的,花多少钱都不卖给你,所以国内一时之下所有的机芯都是外国的,而且你买来之后他要监控你,用一个玻璃房子,不让中国人进去。”
因为有了曙光人的努力,最终曙光一号横空出世。填补了空白,更主要的是让我们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站稳了脚跟。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王道

据悉当初曙光一号问世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仅仅卖出了三台。社会效益一般,但是这并没有妨碍曙光走市场化的道路。因为把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转移到市场中,才能真正形成生产力。在这方面,曙光在起步阶段就很好地把科研和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也正是因为当初的这种结合,才最终造就了曙光今天的成绩。
1996年,曙光公司正式对外挂牌成立,这是一家在中国科学院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曙光一号的技术积累,曙光开启了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而这样的发展方式,也被后人称为“技工贸”路线。和联想的路子基本相反,不过都获得了成功。柳传志曾经提倡的是贸工技战略,并最终依托联想在PC市场的能力获得极大的成功,目前已经做到了全球PC第一份额的位置。而曙光的技工贸战略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路子不同,但证明只要坚定了发展的思路并为止能持续地努力,那么成功都是可行的。在这方面,曙光作为从中科院孵化出来的优秀技术型企业,始终保持和中科院在技术上的紧密合作工作。践行“产、学、研、用”结合发展思路,通过企业的市场化手段,将科研技术转化为产品,让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带动相关产业及经济的发展。
经过20年的发展,曙光公司已经依托曙光一号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积淀,发展出服务器、存储、信息安全、云计算等产品,实现了云计算在全国的布局,目前在国内自投建设的城市云计算中心达7个,包括首批列入国家试点城市的无锡云计算中心。而且大量的产品辐射到全行业中,几乎每一个大型行业都有曙光的产品在运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依据IDC最新的数据显示,曙光公司的销售额进入全球前10强,位列第七位,成为中国企业中唯一一家进入此榜单的企业。并连续5年卫冕中国HPC TOP100市场份额第一名,实现了对国外企业前无古人式的超越。
云计算大数据时代,高性能计算机的春天会继续蓬勃发展
昔日,曙光一号诞生前,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水平,更谈不上高性能计算机在其它行业的应用。而在曙光一号诞生3天后,美国就解除了10亿次计算机对中国的禁运。这就是一种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乃至国际认同感和参与感。
如今已经进入到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我们的企业如果想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要跟上节奏,跟上技术进步的阶梯,曙光在这方面一直都很优秀。
20年来,曙光矢志不渝的进行技术上的研发与创新工作。每年在技术上的投入经费约达到年营业额的10%,这种比例的投入不仅在国内同量级企业中少见,甚至在那些营业额达百亿、千亿的企业中也鲜有,而曙光却持续进行大规模比例的投入,为的就是能够早一天实现全面科技创新。

在云计算时代下,曙光实现了从底层技术架构,到平台架构,以及上层应用架构的全国产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化发展工作。真正的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全面科技创新工作。正如曙光公司总裁历军所言:“数字化的城市或者说数字化的地球,也许在今天看来,这是我们曾经从事高性能计算机所涉足的另外一个新兴的而且更有前途、未来市场机会更多的空间,所以曙光也在这个方向经过了前面5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想也许就是为曙光下一个20年,因为曙光一号诞生的标志,我们有了20年的历史,从今天开始我们往后再去看20年,也许能够为曙光的超级计算机去模拟一个城市、模拟一个国家,甚至模拟一个地球,也许这是未来的方向。”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不可想象的计算能力,这就是高性能计算机给我们演绎的历史和辉煌,而且在未来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改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