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刀马
小刀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96,552
  • 关注人气:16,5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戴式电消产品的感悟和龃龉

(2013-10-29 08:33:25)
标签:

来了

中国市场

沿革

机械

国内市场

it

分类: 横看IT

微信:刀马物语

 穿戴式电消产品的感悟和龃龉

         从谷歌眼镜开始到各种智能手表的出现,穿戴式电子消费产品越来越成为一种市场预期。预期其实有几种情况,其一是穿戴式电子消费品可以带来更多的技术进步,让我们感受科技的强烈体验感,比如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带来更多感受和对科技的应用快乐。不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二是智能化、感官化、传感化等等应用快速延伸到更多领域,包括移动化应用引入带来更多的产品突破,这是方向也是趋势之一。其三是应用时髦化和前卫化。这些在年轻人心目中意味着一种潮流的引领,当苹果iWatch迟迟不能面世的时候,我们看到无论是三星、索尼还是国产的果壳等等厂商已经率先而动,就是在市场的起步阶段获得一定的用户体验感,让人们了解智能化周边设备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并且正在改变着很多我们本不以为意的习惯。

         笔者有幸也尝试了一些穿戴式电子产品,其中使用过果壳的iGeak Watch,也把玩过金立为自己的Elife E6手机配套的智能手表,也算有一些使用体会。首先是智能化手表对于和手机配套使用有一定的优势,不仅仅是相互之间的衔接还是彼此的呼应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过能够实现的应用还比较简单化。其次是智能手表的待机时间还是一个问题,应用能力和拓展性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许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可以更加拓展一些。其三是突破性应用还不够抢眼。更多是一种智能化集成,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应用提示和简单的呼应,但是取代传统机械手表的能力还无法彰显出来。或许也仅仅是一种时髦和时尚的代表,让人们感到新奇,还无法惊艳的一塌糊涂。其四是感应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当然由于是起步阶段,技术的沿革需要一定的时间,笔者还是看好未来穿戴式电子消费品的成长空间的。

         其实市场对于穿戴式电子消费品的未来也是颇为期待的,来自Berg Insight公司的最新预测是,到2017年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出货量将会突破6400万台,是2012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830万台的8倍以上。Berg Insight分析师认为可穿戴电子设备发展迅猛,主要原因归结于“低功耗无线连接,传感器技术,大数据,云服务,语音用户界面和移动计算能力共同形成的完美风暴,注定引发未来的移动终端革命。”不过他们也表示,“目前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实现的功能还是比较单一,大量的运算还是基于智能手机并来充当通知中心的功能。”这一点和笔者的使用体验很贴近。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预期也是令人关注的。据了解,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这种预期显然比Berg Insight公司的预期还乐观。为何如此令人期待?其实当初MP3的流行能够衍生出一种革命也不难理解,电子消费品的井喷发展是有其历史基础的。只要应用足够好,价格足够诱惑。那么市场必然有,只是大小不同罢了。

         值得关注的是,可穿戴化产品会不会做烂了?这是一个不得不防的倾向。有人认为可穿戴设备是一个窄众市场,难以拓展到更大的消费范围内。这是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倾向。当然市场的变化是很难最终下结论的,就比如当初短信的出现可以让运营商获得巨大的利润。微信的出现能撬动移动运营商庞大的利润链,这都是在产品问世之前都难以想象的。因此,未来可穿戴设备究竟能否带来一种革命化的改变也很难说。因为我们已经预感到,移动互联的入口必然要前移。软硬件领域里孕育的未来机会,或许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硬件、改造用户体验,改造生产、销售和客服的人。当产品的体验越过了瓶颈之后,或许机会就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