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刀马
随着中国手机制造业的份额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进入到全球TOP10之后,三星和苹果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尝试进入到中低端市场,和中国手机制造商进行正面的抗击。这个本来低利润的市场也获得了巨头的垂青。
据海外研究机构Canalys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国内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品牌——联想、酷派、中兴、华为和小米总共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20%。
市场调研机构IDC在公布相关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时也表示,虽然目前三星和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仍居于统治地位,但联想和中兴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苹果和三星。而他们都是在中低端市场保持着很高的竞争力。
我们先看看苹果,如果苹果进入中低端市场会怎样?其实市场早就有传闻称苹果会推出中低端价格的iPhone,但是迟迟没有生效。也就是说苹果面对中低端市场也一直在犹豫,不过既然苹果可以推出iPad Mini来迎合市场,那么低价iPhone也自然会被推出。不过,苹果毕竟是一个定位高端市场的移动厂商,而且高端市场的利润不菲,博取较大溢价空间是苹果一直的追逐。轻易地改弦易辙显然不是苹果的本意。
可以说,苹果推出廉价iPhone,很有可能降低性能与配置,其操作系统营运的软件表现或受到影响,用户体验很难说;而且不少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苹果是由于看中高端大气的品牌形象,此举有拉低其品牌形象的可能。或许这也是苹果的担心,因此廉价iPhone的出炉还非常慎重。
对于三星来说,进入中低端市场是迫在眉睫了。很简单,三星布局广,一直以来中、低、高端皆有涉猎,而且三星配置高品质好,包括显示屏等一些配件独家生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在中低端市场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
为何国产手机厂商能够在中低端市场获得更多机会,其实原因也是有好几条:其一是和移动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中国移动市场是全球第一大移动市场,运营商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用户支持,运营商常常和制造商联合推出更多的定制产品,在这方面国产手机制造商的参与热情更高,新产品的更迭也是最迅猛的,这也受到了运营商的认可和扶持。
其二是国产手机厂商的新品更加符合中低端市场用户的心理预期。他们的产品双核/四核、大屏/超大屏、像素高、个性应用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等等,都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一种快速的迎合,相对而言,三星等巨头在中低端市场的产品就相形见拙了,因为他们把这些都放置在高端市场产品上了。
其三是国产手机厂商的份额上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面向海外市场的布局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据相关部委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手机累计出口5.27亿部,同比增长15.2%。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手机业产量和出口量都有增长,尤其是手机出口扭转了前几年增长缓慢的颓势。
其四是渠道优势难以复制。国内厂商的渠道优势是无以伦比的。而三星需要找代理商,渠道长,国内手机厂商基本都是通过扁平渠道,直接供货,相应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其五是供应链逐渐开放。国内手机商家的供应链与苹果三星的差距正在缩小。
其六是用户的口碑正在倾斜。来自新浪的一个调查显示,61.8%的用户会选择1000-2000元价位的国产品牌手机。自2010年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陆续推出千元机后,试图借低价大屏智能手机普及3G,但洋品牌不愿降价配合,于是,三大运营商联合一些国产品牌率先发力,最先推出千元智能机的国产品牌大获全胜。
面对中低端市场,不是苹果三星不愿意进来,而是目前的状况,进来并不占优势,除非他们愿意让出自己在高端市场的一些利益,但这又是其立足之本,苹果三星不会轻易撒手,可是国产手机厂商在中低端市场的耕耘也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博取的。这就是一种两难选择,最终或许还是各占据自己的有利位置,相互制衡,相互促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