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躺着中枪,真是你吗?
(2012-10-17 17:05:17)
标签:
科技美国思科华为竞争对手it |
分类: 横看IT |
小刀马
10月8日,美众议院的报告指控华为、中兴的电信设备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一时间舆论哗然,无论是媒体还是分析人士都有意无意地说背后的“黑手”是思科。难道真是这样吗?思科从中受益是无疑的,但如果就这样判定是思科在背后作祟也过于武断了。为何这么说?其实很简单,人人都知道思科和华为是竞争对手。思科CEO钱伯斯此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就表示,“我们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将会来自中国,现在来说,那就是华为。”因此把矛头指向思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思科都知道有这种潜在的影响力和不好的品牌美誉度,还会去做这种事情吗?思科不进行美国之外的发展了?把竞争对手摒弃在美国市场之外,表面上是给思科带来机会,但有可能让思科失去其他的竞争机会,进而在全球更大的市场上令人诟病,思科得不偿失的。故此判定思科背后作祟过于简单化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华为、中兴难以进入美国市场呢?其实也很简单。美国政府和政客的一贯伎俩,就是借助商贸活动达到政治诉求。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包括苹果和三星之间的诉讼也是如此。当然,那是苹果对三星的打压。此次华为、中兴受阻事件思科无疑是躺着也中枪。这其中思科也不过是被利用的一颗棋子罢了。
在全球的竞争对手面前,通讯公司一直遵守之间公平公正公开的商业竞争原则;现阶段,思科还没有必要利用非商业手段应对来自华为的竞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走出去,但是一些国际势力一直在担心着中国企业的崛起,也害怕这股力量冲向世界,因此处处阻挠。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说,面临的局面是复杂多变的,困难也是明显的。中国企业应该更多的了解国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做好充分的企业本地化的相关决策及方法,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及阻拦,这也是任何一个国际化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包括三星在内都是如此,专利打压、各方面阻挠都会存在。技术进步,本土化布局都是国际化道路上必须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