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式教育之我见

(2012-05-17 10:22:24)
标签:

美邦国际

sra

赴美社会调研

美国教育

教育信仰

教育

分类: IT时讯

作为一个教育系的学生,调研不同国家的不同教育模式,借鉴性地对照并更新我国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学校和自给予自己的双重使命。为此,我曾请教过N多教育专家,也曾在校阅览室和市图书馆废寝忘食。当我自以为是半个“教育通”时,去美国的一次经历切肤地“重创”了我的大脑。

并非我以往做过的那些功课都一文不值了,只是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我悟到:原来调研,惟有调查得真,方能研究得深。站在大四临毕业的站口,苦思毕业论文选题的我,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大三时参加的一个赴美调研项目。21天的日子飞逝,至今也有一年光景了,但于我的各种改变却是历久弥新的。

当时的生活场景暂不在此流水账了,撷取一些片段记忆与体悟,与君分享。

 

乐趣与严谨并存

    在美国大学,你可以自由、自主选择上百种课程中的任何一门,这就是大学的乐趣所在,也是学习的乐趣所在。参加SRA项目的第二天,为了完成名为《中美教育观念与教学环境的调研比较》的主题活动,我先到了美国的community college,在学校的注册和欢迎仪式上,我就强烈感受到了一种严谨和有序。接着,从大学国际教育中心(UCIE)、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卫生保健、就业指导、银行、法律服务到学术指导部门,都安排了相应的授课环节,这样的学风和治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我。

只是个例还是共性?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后来的几天分别又Pepperding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UCLAStandford University 4所高校。对当前中国知识产权的薄弱现状相比,这里的学术氛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与思索。剽窃,不仅是大学明令严禁的,更为所有大学乃至社会所不齿的;诚实,不仅是种广被推崇的学术风气,更是他们的生活与为人态度。

在跟美国学生的交流中,我曾向美国学生询问过:“如果某一天,你们上网发现自己曾经的论文被COPY,怎么办?“得到的答案是”怎么会?“在他们的心中,这根本是多虑的。

 

教育是一种不止于学校的信仰

一直以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我也一直在校内进行着相关调研。到了美国,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浅薄。

当时,在美国教师的协助下,我们一行8个人组成调研小组,去了美国社会的很多地方,进行多种对比式的调研。当我以为我的中美教育专题调研已经GAME OVER时,一些看似无关教育的走访和调查却大大改变了我,并让我收获了比校内调研更深的教育感悟。

在美国,50%的成年人和70%的大学生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进行中美公益组织及志愿者服务的调研比较,我也像义工一样,担起了照顾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和单亲家庭成员等工作。照顾一个老奶奶时,她说过的“Generation to generation(一代人胜过一代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说那是她的教育信仰的一个支点。我问她:什么是信仰。她跟我说起了很多陈年往事。

“我们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的,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两者是一样虔诚的。1620年,欧洲最早的第一批移民,坐着“五月花号”船到了美洲,就是在现在的马赛诸塞州波士顿的普利茅斯。如今,你可以在他们上岸时的一块石头上看到“1620”几个数字,就是一种纪念。一开始的移民生活十分艰苦,从1620年起,他们建起了学校。1636年,他们创办了哈佛大学,这才有哈佛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的骄傲。他们觉得,学校是教化之源,是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可以消除很多人性中的许多弊端,这跟他们后来每到一处必建教堂是一样。正是因为不把教育作为某种功利目的下所进行的活动,我们才能对教育具有宗教般的虔诚。“老奶奶的这段话让我至今难忘。

 

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host family Daina47岁,已是3个小孩的奶奶,仍坚持每周来community college上课。再教育在美国是的重视程度极高,就算是拿了PHD的人,工作后也会再回学校读书。在他们看来,进了社会,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这也正是为什么申请美国B-school如此看重工作经验。其实,只有很长很长的时间选择中,我们才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缺的是什么,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极具竞争力的社会,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带着各种生活之名来到美国。对很多中国人而言,我们是来“讨“生活的。但生活,同时也在向我们”讨“着什么。我参加SRA的初衷,是为了讨到调研,但是调研反过来向我讨到了人生。

其实,面对美国这样一个教育大国,要讨论他们的教育模式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美国的文化多元性、教育多元性、制度多元性,不是短短21天所能尽数的。在众多影响美国教育的原因中,也许教育理念是最深层次、最值得我们思考的。这种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而是被美国政府、政党、全社会所有民众所接受和所遵循的教育理念,是深入到几乎所有人脑海中的东西,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