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之痛,信息存储是把双刃剑
(2011-05-10 05:59:07)
标签:
宋体位置信息苹果《华尔街日报》开源it |
分类: 横看IT |
近日,《华尔街日报》分析的数据和文件显示,苹果公司的iPhone和谷歌公司的Android智能手机定期将手机的位置信息传回给各自的公司,随后欧美政府开始进行相应的调查。我们关注的是:当市场主流系统出现这种信息安全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操作平台的重要性和发展必然性。这其实也是中移动OPhone的意义所在。此外,监管的重要性以及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都应该变得非常迫切。当个人信息定位被滥用的话,我们无异于裸奔。
作为一个平台的构筑者,一个规则的参与和制定者,当然要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更多的机会攫取。欧美多国政府的调查,显然也是意识到智能手机带来的应用范围实在太大了,涉及的原因和范围也是无法估量的,如果真的人们都暴露在这种相对“开源”的位置定位中,那么带来的后果真有点可怕。那么,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参与调查?是否需要建立相关部门,对此类信息进行监管,保护大家的公民利益和安全?对于运营商而言,是否应该做出提示,在操作系统后台上,无论是收费还是信息都应该有一个操作提示,否则也是侵害了用户权利。当恶意扣费和信息泄露成为人们诟病的焦点之后,运营商更应该把此类问题当做一个重点来做。
曾几何时,我们一直质疑微软系统是否留有后门,这也是我们不断呼唤开发自己操作系统的原因之一。不过,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深化,尤其是开源的流行,关于系统的后门问题并不再进入我们的视野。不过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其应用的更广泛性,我们蓦然发现,如果智能手机留有后门的话,带来的泄密隐私等问题好像更严重。这也是为何欧美多国政府开始就苹果等公司的存储位置信息展开调查的原因吧?
谷歌和苹果收集位置信息的更大目的在于竞相创建能够通过手机确定用户位置的大规模数据库。虽然苹果表示,该公司并未追踪iPhone用户的位置;但同时也承认iPhone会收集附近无线设备的信息。有意思的是,苹果近期还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对iOS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升级内容包括:减小iPhone上Wi-Fi热点和移动基站数据库缓存的体积;取消这部分缓存的备份;当地理位置服务关闭时,完全删除这部分缓存;iOS下次重大升级中,这部分缓存将进行加密。显然潜在的用户信息存储问题还是存在的。
苹果谷歌的出发点或许更多是从商业利益出发,不过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其带来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包括构筑在一定基础上的可利用性。于是我们看到有人质疑“苹果需要保护用户的个人位置信息,不要让iPhone变成iTrack(苹果版的追踪器)。”有人也质疑,“如果苹果在没有得到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就出售信息,情况将严重得多。”无论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做到足够大的苹果和谷歌必然会面临着更多的质疑和探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国民应该支持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平台,可以操控的平台对用户来讲才是更加安全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拿来主义”,那么我们的安全也必将遭受更多的隐患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