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0中国网民输入热词榜
(2011-01-28 06:52:03)
标签:
中国宋体搜狗输入法《人民日报》世博it |
分类: 横看IT |
一、热词背后的多元化选择
一度时间,我们把更多的关键词往往是放到搜索引擎网站每年公布的“热搜榜”或者“风云榜”,当然还有就是一些纸媒介给出的关键词等等。不过,当输入法领域开始出现类似榜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点击之外,看到了更多的应用范畴的关注度,毕竟输入代表着更多的应用和了解,已经超越了点击本身。我们透过搜狗根据2010年中国网民的输入情况统计出的“年度热词榜”。看看大家的关注度在哪里。
看看年度十大热词,“悲剧、给力、淡定、世界杯、偷菜、世博、犀利、清明、靠谱、地震”。从网络用语悲剧、给力、淡定,偷菜,到世界杯、世博、地震等社会事件,再到犀利、靠谱等网络无奈,而清明透出的是一丝的怀念,一丝的祭奠,一种回首,一种瞻仰。2010年我们走过了太多的事情,逝去的不仅仅是光阴,还有生命的代价。
网络热词受到追捧,说明我们的选择多元化,当给力能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最给力的一种表现。网络民意的一种新的诉求得到了满足,当然满足的背后是一种对现实的期待,一种渴望。这是不断增加的网民的一种渴望。
其实当非诚勿扰被我们展现了一种新时代的价值需求多元化之后,我们也在思考,在拜金、物质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追求?我们是不是还能有更多的渴求和给力的希望。让悲剧不在悲剧,让给力能够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那么社会将更加和谐和淡定。
走过了偷菜热络的时代,我们看到了世界杯的关注度还是那么给力,唯一不给力的是中国男足的不争气。当世博成为一个跨越半年的盛宴时,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参与也是自然,当然更多的是那么多的志愿者的付出和努力。这其实更给力一些。
灾难总是能够唤起我们太多的悲悯,当然还有无私的援助。这何尝不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此时此刻,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彰显出自己的一种责任,这何尝不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未来?
二、新锐背后更多的是草根的无奈和悲凉
三、热词榜的持续关注力
搜索热词和输入法热词有很大的区别,搜索的意图是“了解信息”,而输入的意图是“分享信息”,通过对用户搜索词汇的调研,反映的其实是一种关注效应,或者说围观效应。而输入热词是了解网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也是基于用户输入词汇的研究更直接、更有代表性的价值所在。
从搜狗的调研数据来看,2010年中文网民的按键超过27万亿次,输入汉字总量达10.5万亿个。尽管其统计样本是主动参与用户体验计划的500万个用户,但搜索只是它对接的其中一个服务,除此之外,还包括IM、微博、SNS、论坛等分享通道。这让其调研范围更为广泛,产生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通过榜单我们可以解读网民群体的关注焦点。而由于网民群体已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进而通过榜单可以洞悉社会发展变迁的脉络。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也仅仅是透过这些热词看看大家的思考是什么,进而让我们对中国的未来拥有更多的定位和思索。其实,只要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在很大范围内已经起到足够的效应。这本身就是关注的意义,即使围观,也有围观背后延伸出来的一种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