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咨询造假昭示了什么?
近日,一篇《起底汉鼎》的报道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各大财经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文章中揭露了汉鼎咨询造假的触目惊心。同样触目惊心的还有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布的中报。统计显示,在创业板上市的110家企业中,已经有93家发布了2010年中期业绩报告,同主板和中小板相比,此次创业板不仅业绩并不算出色,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业绩骤然“变脸”的企业。有的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后不到三个月就发布了中期业绩亏损的公告,如4月份上市的安诺其、南都电源;5月份上市的海默科技、奥克股份;6月份上市的国联水产,以及7月份上市的华伍股份和尤洛卡等。
遥想2009,初登资本市场的创业板交出的成绩单不可谓不靓丽,各家公司的净利润平均增幅近46%,逾半公司慷慨抛出高送转方案。相比上市前的高增长、中期业绩骤然变脸的公司占已披露创业板公司的21%。数据显示,93家公司中就有20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盈利较去年同期实现负增长。如此反差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初的业绩存在注水。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很多企业在上市之前都粉饰业绩,很多业绩是“做”出来的。谁在为虎谋皮?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以承诺“百分百过会”的造假公司汉鼎咨询。
一家注册资本仅有10万元的公司,缘何在短短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大准上市咨询公司”?一家号称“国内最大的细分市场的调研机构”,竟然是注册资本10万元并曾连年亏损的企业。一家在2008年从业人员数量仅有40人的公司,缘何摇身一变成为“研究能力覆盖了3000多个细分市场”的专业咨询机构?一家连专业数据库都没有的咨询公司,怎样创造“从来没有一家客户因为募投项目可研及市场调研数据被否决”的奇迹?一家在2006、2007、2008年连续亏损,净利润为负的公司,却被评为“中国最具有品牌价值的中小企业100强”。 一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将商务部、清华大学等政府部门及单位作为“挂靠单位”的企业,其真实背景究竟是什么?
汉鼎咨询创立之初,主营业务范围并不是IPO咨询,而是以企业兼并重组咨询为主的咨询公司,其产品只是一些企业的重组咨询分析报告。随着创业板的开启,汉鼎咨询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汉鼎咨询在其网站上打出了“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咨询机构比汉鼎咨询更熟悉中国证监会对于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审核规则”的广告。本来,“咨询公司在企业IPO过程中作用并不大,券商唱主角,咨询公司只是为券商上报的材料提供数据支持。作为咨询公司,汉鼎咨询打出‘熟悉证监会对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审核规则’这张牌,显然是把不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也是准上市企业最关注的东西拿来做宣传,本就是越俎代庖。”有业内投资专家如是说。
因为我们监管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的地方,就给汉鼎咨询未上市公司注水带来了可趁之机。汉鼎咨询在官方网站上称,汉鼎覆盖40多个细分行业,也正因为这一点,众多急切期盼上市的企业找到了汉鼎咨询。对于IPO咨询公司而言,40个细分行业需要强大的行业数据库支撑,汉鼎也对外宣称自己有3000个细分市场数据库,但据悉汉鼎咨询根本没有自己的细分市场数据库,更没有定期发布的详细市场研究报告。
汉鼎咨询对于准客户最大的承诺就是“百分之百过会”,这是何等的自信?汉鼎咨询凭什么有这种自信?因为这种赤裸裸的张扬,有很多媒体对汉鼎咨询进行了质疑。媒体披露出来的问题是,汉鼎咨询自己人声称“和证监会的关系”。难道就是依靠这来确保自己的咨询?这样的咨询价值又在哪里?证券市场需要更多的透明度,需要给投资人更多的知情权。
汉鼎咨询造假昭示了如果市场没有规范,继续允许不具备资质和不规范操作的小公司留在这个市场里,这个市场迟早要被毁掉的。相关部门不应该坐视这个市场继续沆瀣下去。IPO咨询市场的治理整顿应该继续加大力度了。这时候,我们就应该特别加大创业板IPO咨询市场的整顿工作,只要有这样的造假公司存在,创业板还会出现更多的触目惊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