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黄土掩风流
文 小刀马
大家可能对《亮剑》中楚云飞官邸还有些印象吧?那是在山西太谷的三多堂(又名曹家大院)拍摄的。不久前陪朋友去了一趟三多堂,又一次感受了晋商文化的博大和广泛。之所以取名三多堂,指的是多福、多寿、多子。三多堂位于太谷县城西南五公里处北恍村东北角。比较隐蔽,不很扎眼,第一次还闪过去了,后来掉头才找到。太谷曹家创始人曹三喜开创曹家辉煌基业而建造了三多堂,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建筑占地10638平方米。诺大的基业,但是从外面却很难窥得一些端倪,因为一条铁路横亘在之前,因此进入三多堂多了一些曲折,想必这也是为什么三多堂的旅游没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知名的原因之一吧?

在山西,每一个大院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发家致富的故事,三多堂自然也不例外。后来为了演绎出更多的精彩,人们总喜欢加入一些传说来佐证创始人的发迹并非空穴来风。相传,以前三多堂还不是现在的院落,也不是曹家的,是一个败落财主家的,财主家的后人不敢住,说院里闹鬼,一直空了好多年。后来有一个推独轮车的年青人路过此地,正赶上天黑下雨,就住在这个院里,到了半夜来了俩人问他,你是曹家的吗?年轻人开始吓了一跳,但一想,我姓曹呀,就说我姓曹,俩人一笑说我们可以交差了,玉帝看你多年行善,特赐你黄金白银,说完来到墙角一晃就不见了,年轻人大胆的来到墙角挖开一看,果然有好多财宝,年轻人买了这个院。干起了大买卖,后来还把院落修成了福,禄,寿的样子,再后来成为三多堂。
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事实上,三多堂的创始人创业之初,也是做得小本生意。曹家在明初仍是务农为主,兼营一些砂锅类小本生意,到明末成为经商望族,清兵入关后曹家以太谷为中心在全国设商号,甚至走向世界,在太谷地区就有几十处宅院。发迹来自于勤奋的劳作和对经商的精准把握,大手笔的拓展最终成就了曹家的百年基业。
走进三多堂的院内,乍看之下,已经有很大的败落了,不过保存完好的几个庭院还能看出当初曹家鼎盛时期的缩影。三多堂建筑由高墙合院组成的城堡式大宅,是典型的晋商建筑。经明清两代400余年的修建,有200多间房,15个院。南门是正门,也是一般游览路线进入的门。门内的路将宅子分为内外两部分,南面的外宅是药铺、书房、厨房、客房等院,内宅由并列的多座四合院建筑群组成,有三座主楼。三多堂北面的主楼上有三座亭子,分别形似牛、猪、羊。三多堂内有一座最大最精美的百寿大屏风。屏风正面是山水云纹,而背面有百寿装饰。有人把百寿拓出销售,价格也不贵,10元钱。
曹氏家族从明末清初到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靠卖砂锅起家,逐渐积累资本,不断发展。鼎盛时期曹家开设的大小商号640余座,国内遍及大半个中国,国外在英国伦敦、俄罗斯的莫斯科、伊尔库斯克、日本的东京都有曹家的商号,经营的商品有13个种类,雇员达3.7万余人,总资本达1000余万两白银,是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入晋,盘缠不够,曾向曹家借数十万两白银,慈禧太后回京后不想还钱,便把乾隆年间法兰西使节送给清皇室的由黄金、白金和乌金精制而成的“金火车头钟”赐予曹家,算是了结了这笔账。如今“金火车头钟”依然陈列在三多堂的珍宝馆中。这也是广为传诵的令人知道晋商辉煌历史的一笔浓彩。
不过花无百日红,曹家最终走向了衰败,可以说,曹家的兴败也是晋商500年兴衰史的缩影。尽管曹家很早就实行了股份制,采用“东家出资设号,掌柜全权经营”,类似现在连锁店经营办法,但终究离不开封建家庭式的经营框架。这一座座封闭式的豪宅大院就很引人深思。我们现在的家族企业也不少,很多在创始人隐退之后,很快遭受了发展的瓶颈,虽然引进了职业经理人,但还是很难开拓出一条新路来。当然,连年的战事不断也是加快晋商企业衰败的根源。
走出三多堂,暮霭沉沉。曾经的霸气、豪气和一掷千金的曹家就这样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