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应关注的还是心理重建
5·12已经一周年了。我们看到,灾后重建正在有条不紊按步骤进行,路桥正在重建;民居正在重建;县府正在重建;广场正在重建;学校正在重建,一切都在重建···
但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心理重建。尤其是我们陆续看到一些灾后自杀现象的出现,虽然是极个别现象,但也可以看出心理阴影还是挥之不去。董玉飞,冯翔先后选择了自缢,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们最终选择了这种方式解脱自己。
我们不评价这种方式的倾向性,只是觉得,对心理的关注和重建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家园可以快速重建,秩序可以快速恢复,但心理重建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一周年回首,我们看到灾区的重建工作有声有色,但心理重建却没有一个量化的考核办法,事实上,自缢情况的先后出现也反应出我们的心理重建还任重道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重建比实物的重建更重要,因为这是信念、理想、希望的一种重建。如果不能彻底摆脱灾难的阴影,时刻生活在一种灰色的自我救赎中,很容易不能自拔。
该忘记的一定要忘记,该纪念的也一定要纪念。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热爱生命!重塑一种生活信念需要更多人的帮助和努力。
前不久,女儿的班主任组织孩子们给灾区学校的同龄人写信、邮寄课本、课外书,包括衣服。女儿好几个中午都急匆匆而去,说要帮老师寄书、寄衣服。女儿也把自己喜欢的几本课外书和几件鲜亮的衣服捐了出去。为了那份爱心,那份牵挂,我为女儿和她的同学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大爱,需要延续。在心理重建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环节需要把握和关注:其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重建的艰巨性。应该多组织一些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心理座谈,帮助那些有心理阴影的人尽快回复。
其二、帮助灾区人民恢复和现实的联系,让他们有充分的到安全感和归属感。由于环境的瞬间恶化造成了人们有被抛弃的感觉,需要帮助人们恢复环境的控制感,让他们意识到:政府、社会、热心人士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帮助,让灾区人民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爱。
其三、引导他们从消极影响走向积极行动,这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环。他们遭受的打击是巨大的,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引导他们从地震带来的影响中走出来,做一些身体力行的救援或重建活动,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对社会的意义。
经历了这场旷世灾难之后的心理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所有能提供帮助者要有耐心,陪伴他们,逐渐恢复他们心灵的创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