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院庭深山西情

(2007-10-05 11:12:10)
标签:

视觉/图片

分类: 色影徘徊
 

大院庭深山西情

 文/摄  小刀马

大院庭深山西情

       有朋自远方来,许多人都对山西的大院文化很感兴趣,《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乔家大院》更是把山西的大院打出了名声。细细考究,晋商文化中很多都有大院的影响和烙印。山西大院,主要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等地。其中知名的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和常家庄园。

 

祁县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据说这也是当初张艺谋拍《大红灯笼高高挂》选择在这里的一个原因。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

 

太谷三多堂(曹家大院):曹家大院位于太谷县城西南五公里处北恍村东北角,北临南同蒲铁路和 108国道线。它原是晋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处“寿”字形宅院,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独立村北,与四周低矮的民房形成鲜明的对照。宅院总占地面积 10638平方米,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保存着明、清、民国三代的建筑群。

 

曹家始祖曹邦彦是太原晋祠花塔村人,以卖砂锅为生,明洪武年间举家迁移到太谷北恍村,兼以耕作。到第14代“三”字辈中有个叫曹三喜的独闯关东做买卖,获利甚丰,当时所谓“关外七厅“均有曹家的商号。清兵入关,又把生意做到关内,先在太谷设号,向全国辐射。到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铺面,达 640余座,资产高达 1200万白银,雇员有 37000人,所以乡民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的说法。后又跨出国门,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引进日本的钢铁,高丽的人参,俄罗斯的金属制品。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媲美。

 

灵石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大院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

 

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

 

榆次常家庄园: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

 

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祁县乔家,太谷曹家,灵石王家,榆次常家,其庄园莫不极尽豪华繁复,令人惊叹,于是“不到山西大院,便不知何为富贵”就此流传开来。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说:“人们来参观建筑,更是来领略(晋商)逝去已久的人生风采。乔家的后人海内外多有散落,他们,是否对前辈的风采也有点陌生了呢?至少我感觉到,乔家大院周围的乔氏后裔,与他们的前辈已经是山高水远。大院打扫得很干净,每一个院落的冷僻处都标注着‘卫生包干’的名单,一一看去,大多姓乔,后辈们是前辈宅院的忠实清扫者;至于宅院的大墙之外,无数称之为‘乔家’的小店铺、小摊贩鳞次栉比,在巨商的脚下做着最小的买卖。” 可以说,山西大院是近代山西社会的一大缩影,虽说近代中国发生重大变化,但对山西人的习俗观念变化作用有限。在大院里,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新观念的冲撞微乎其微。宛如城堡建筑的山西大院,宏大、厚重、古朴、静雅,体现了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内地古朴的民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