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诚信成为电子商务经营之本
[PC
WORLD专稿]:不知不觉间,周围的朋友、同学、同事在网上购物的越来越多,从日常小物品到韩流服饰、日系化妆品等等五花八门。在普通网民之间的C2C商务模式已经越来越流行,人们对网上购物也已习以为常,并不再排斥。当然,目前停留的交易额度还比较低,小金额的交易人们能承受的安全程度还是令人满意的。即使如此,网络诚信也越来越成为网民重视的一个焦点,当然这里包括买家和卖家。
常常能听到有人在询问网上购物安全吗?究竟应该如何交易?当然这是那些潜在用户询问那些已经熟念了网上购物各个环节的老用户。也常常听到老用户向他们介绍,在购物的时候,要到淘宝网找到你想要买的东西,显然淘宝网已经成为国内C2C的一个典范和最大的集散地了;然后通过支付宝来进行网上划帐。再问到安全性问题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一定要查看卖家的信誉等级,实际上也就是卖家的“信用标签”。
蓦然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网上商家开始重视自己的“信用标签”了,说实话,从某种程度上讲,“信用标签”的好坏就直接决定商家在网上的销售情况变化。许多买家在购买的时候,不仅仅要查看价格是否合适,更主要的还要看交易的成功率和安全度是不是可靠,这就要求卖家要有一个好的信用能得到买家的认可,否则人们在揣测和怀疑中是很难成交一笔生意的。
在今年年初CNNIC发布的第19次互联网报告显示,网民对互联网信任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40%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显然,外部环境在变化的同时,也得到了买家的认可,这也是刺激C2C越来越火爆的原因之一。在这方面,阿里巴巴的淘宝网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早在2002年3月,阿里巴巴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启动了“诚信通”计划,通过第三方认证、证书及荣誉、阿里巴巴活动记录、资信参考人、会员评价等5个方面,来审核申请“诚信通”服务的商家的诚信度,2004年,“网商”概念的推出,使得“诚信”成为做网上贸易的最好的招牌。
尤其是支付宝的推出,从一开始就以切入信用担保来解决客户交易上的诚信问题。在交易过程中,支付宝作为诚信、中立的第三方机构,提出了“你敢用,我敢赔”的六字真言,起到了保障货款安全及维护买卖双方利益的作用,如今网上个人交易几乎言必提支付宝。这其实就是一个信誉品牌问题。很显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中,最终决定市场认可的不是资金或技术问题,而是如何解决“诚信”问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的经济环境,在互联网经济由网络游戏、无线为代表的休闲娱乐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务化方向发展时,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互联网信用问题,势必影响到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个人卖家和买家来说,“信用标签”的出现显得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我国的国民信用体系还非常不完善,在很多领域个人信誉基本没有,或者说很难落实到实处。一些实名制的出现和提倡,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信用担保,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在网络上能率先实行信用承诺,那么对整个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落实的事情,在网络交易中正在逐步走向自己的正轨,这是一个多方面促成的事情。首先,网络的发展注定了电子商务将成为一道非常有增值潜力的市场生存模式;其次,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33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0%,预计2007年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净收入将达460亿元,互联网经济未来势必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最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给网民带来极大自由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和建立互联网信用环境的难度,如果不加以重视,国民经济中因失信带来的损失将在互联网产业重演。
电子商务近年来的发展,其实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诚信,事实上,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前亚马逊网站首席科学家托马斯"基斯曼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展示不同的个性,同时在为个人建立一种“声誉”(reputation),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建立不同声誉的机会。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上网人数超过1.44亿,2006年,全国互联网网站一共有84万个,其中有80万个都是个人网站,预计到2007年底,全国互联网网站数将达到110万个,其中个人网站100万个。互联网是个非常好的信用监测平台,为“信用标签”的推出提供了机会,随着网民参与商务活动的增多,互联网可以记录一切交易过程并展示给所需要的机构和个人,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支付宝这种第三方平台的出现,对信誉也起到一定的疏导和完善作用,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第三方平台的出现,让人们在网上交易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份信心和安心。也正因为支付宝能够给买家释放一定的风险,也刺激了网上交易的更加蓬勃的发展,相信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信用标签”,网上诚信也将越来越走向正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