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开处处啼

标签:
鸡冠花张梅庵范曾救荒本草笑君博带峨冠立 |
分类: 南通人文风物 |
齐白石画鸡冠花
2023年7月5日晚,央视4套播出专题片《范曾:学无涯》,作为同是出生于南通的人、作为范曾母亲缪镜心与我母亲周杰三同年在南通女子师范毕业,且缪镜心还是我小学上女师一附(今通师二附)的校长,当然对这样的内容颇感兴趣。片中范曾自己谈到,当年受家庭文化氛围熏陶,范曾从小练就诗词书画“童子功”。一次南通师范学校的校长张梅庵,到他家做客,问他是否学诗,并出题《鸡冠花》要其试作。年仅5岁的范曾立刻吟出了“绿衣戴红冠,花开处处啼”两句。张梅庵说这个小孩不得了,转身对范曾父母说,你们要好好培养他,发挥潜能才能前途将会无量。
这里提到的鸡冠花,不由想到五六十年以前,南通的长得特别多,不但博物苑(人民公园)里有,中小学校园花圃、家家户户天井里、濠河边上道路旁都有,可说处处都有鸡冠花的身影,主要是红黄两种颜色,夏天扇形的花冠神采奕奕,秋天会结出许多黑而发亮的细籽。鸡冠花的适应性很强,能生长在缺水缺肥和虫类猖獗的地方,种子撒到哪里哪里就会明年长出新的鸡冠花来。这是因为它有坚固垂直根的缘故。我们儿时还喜欢抚摸其毛茸茸花冠之头,如绒布丝绸滑溜舒服好玩。从湘江之畔走出来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很也喜欢题鸡冠花,并画有多幅鸡冠花的长条屏,其中一首诗曰:“老眼朦胧看作鸡,通身毛羽叶高低。客窗一夜如年久,听到天明汝不啼。”

鸡冠花祭祖
古代文人对鸡冠花早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留下了许多绮丽的诗句。宋代赵企《咏鸡冠花》:“秋光及物眼犹迷,著叶婆娑拟碧鸡;精彩十分佯欲动,五更兄欠一声啼。”以及“有时风动头相倚,似向阶前欲斗时”、“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雨余疑饮啄,风动欲飞鸣”……都写得生动有趣情真意切,让鸡冠花的媚态美姿跃然纸上。元代姚文奂《题画鸡冠花》:“何处一声天下白,霜华晚拂绛云冠;五陵斗罢归来后,独立秋亭血未干。”《花史》上还有一段明成祖命翰林学士解缙作鸡冠花诗的趣事:一天皇帝见御花园盛开的红色鸡冠花中,独有一株白色鸡冠花甚觉稀奇,于是摘下藏于袖中,召解学士来作鸡冠花诗。解缙才气横溢、出口成章,当即提笔:“鸡冠本是胭脂染”,皇帝大笑:“鸡冠花都是红的吗?”解缙不假思索地说:“是”,皇帝将袖中的白鸡冠花取出放在解缙面前意在难倒他;解缙见了随机应变写下第二句:“今日如何浅淡妆?”皇帝步步逼进:“你说为何?”解缙接着两句一泄而出:“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皇帝见了赞叹不绝,更爱其出众的才华。

鸡冠花原产印度,在我国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常用的止血、止泻、止带的中药,多种本草均有记载,习惯常以红、白两种鸡冠花入药,认为与酒煎服可治赤白痢。鸡冠花在我国历史上曾作为救荒济生的食品,明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所著《救荒本草》里记载,鸡冠花可“救荒,采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现在,鸡冠花的作用也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它可作为一种补充粮食,提供营养平衡所特别需要的氨基酸,而且味道很好。每年,第三世界约有八万儿童因缺少氨基酸而成为瞎子。国际植物遗传基因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冯斯洛坦说:“只要每天食用100克鸡冠花,即相当于两汤匙的剂量,就足以最终阻止这一灾祸的降临。” 鸡冠花子粒的蛋白质含量为73%,高于玉米、小麦、大豆、甚至牛奶。鸡冠花子虽很小,但味道像榛子,人们可放在平底锅里像爆玉米花那样烧着吃;还可用小麦和鸡冠花子粒混合制成面粉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含量极高的面粉可制作面包等糕点;鸡冠花还可提取染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