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2009-09-13 00:54:37)
标签:

29个月

2岁5个月

2岁5个月24天

杂谈

分类: 嘉宁的2009年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嘉宁打伤闹闹的第二天,闹闹见到了嘉宁,依然探着头歪着脑袋笑着对嘉宁说:“嘉宁哥哥!”“找嘉宁哥哥!”孩子的心灵总是纯净的、美好的,没有一点的记恨,仿佛打伤的不是她。

 

嘉宁打完闹闹时,当时很着急,几次给嘉宁说让他给闹闹道歉,嘉宁就是不肯说出“对不起”那三个字,虽然那三个字不能减轻闹闹的伤势,也不能挽回刚刚发生的一切,总该让闹闹妈妈疼惜闹闹的心能平衡一些吧,到最后嘉宁也没说。等晚上嘉宁睡了,妈妈躺在床上满眼的都是那一幕,就想这个问题,嘉宁为什么拒不道歉?想来想去原来是自己并没有给他灌输过道歉这个概念,孩子所做的错误往往体现在家长教育不当上,真的是这样。最近他才终于明白得到帮助要说“谢谢”,“谢谢妈妈”,妈妈是受到他感谢的第一个人,所以当他把妈妈让他拿过的东西递过来时,他就仰着头问一句“谢谢我了吗?”于是妈妈就对他说“谢谢嘉宁!”妈妈觉得没有对不起嘉宁的时候,所以极少的给他用“对不起”这个词,在与别人交流时也很少用,虽然嘉宁说的比较早,也比较多,但他所撑握的语言还仅限与平常听来的那些语言,他运用妈妈的口头语,“哎”这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听的多了,妈妈才发现了自己这个问题,所以也想彻底改正。还有,当他吓一跳时“吓死我了!”把妈妈的话运用的如出一辙。但简单的“对不起”这三个字他为什么不说呢,他一定会说,二岁五个多月了,他已经明白了那三个字不像说谢谢一样,但执拗的他就是不说。妈妈应该尽快的把“对不起”这三个字生活化了,与“谢谢”一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所以也一定会给闹闹说一个“对不起”。

 

嘉宁为什么打闹闹,围绕着这个问题想了又一夜。闹闹是女孩子,嘉宁妈妈对她自然也多了些疼爱,闹闹很可人,她的两只眼睛会说话,长长的眼睫毛,特别是她笑的时候,一脸的灿烂,很有感染力,闹闹也喜欢嘉宁妈妈,常常让嘉宁妈妈抱,也叫过嘉宁妈妈为妈妈,特别是她笑着从远处伸开双臂扑过来时,她身上的肉肉撞击到嘉宁妈妈的怀抱,那感觉真好,(嘉宁都没这样结结实实的扑过)抱起她来,就像抱起嘉宁一样的亲,嘉宁妈妈对别人的孩子还从来没有这样亲近过。让闹闹来亲亲,她就在嘉宁妈妈的左脸上“啪”的亲了一下,她笑着然后甜甜的看着你,那是一小天使般的吻。高高的举起闹闹,嘉宁当然不依,也拽着衣角让来举,闹闹还没过瘾,于是抱起他俩。以前把他放在爷爷奶奶那很容易,最近却很困难,或者干脆就不找。难道问题是出在了妈妈对闹闹的亲昵的举止,让他感到闹闹分享了妈妈的爱?

 

嘉宁喜欢和点点哥哥玩,点点比他大一岁,点点也喜欢和嘉宁玩。记得夏天下雨的时候,他俩就装备好了雨衣和雨鞋,在雨里淋,在水里趟,玩的开心极了,可嘉宁从没打过点点哥哥。和晨雨妹妹也玩过,还有东东、栋栋,都没有出现过打人的事件。唯独对盼盼还过手,嘉宁二岁五个月前还不会还手,那时常常遭到盼盼的袭击,盼盼的一个手指头戳过来,戳到嘉宁的脸上,嘉宁一动不动的站在那,没有反应,二岁五个月后,对盼盼开始还手了,而且只限于还手。

 

嘉宁对吃的还能与小朋友分享,但自己的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他不到二岁的时候就特别护自己的玩具,直到现在愈演愈烈,闹闹来家里玩的时候,放在家里不玩的玩具,闹闹一拿,他也去要,要不来就大哭,哭的似乎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近些日子常常在一起,抢玩具的事情时有发生,难道是这些原因积聚到他心里?

 

下午在学校前的广场上玩,金秋过来了,以前和金秋没玩过,那次举手之劳帮金秋理了发,金秋爷爷奶奶每次见了都很热情,金秋看见嘉宁他也过来了,嘉宁在篮球架下面的台上蹦来蹦去,嘉宁双手扶着篮球架,金秋伸手也想来扶,嘉宁指着铁架上的锈说:“这有锈,这有锈。”向金秋解释不能扶的原因,其实是他不想金秋来扶,如果是换上了闹闹,兴许是小手又想扬起来了。嘉宁抱着那根最粗的支架精心的转了一圈,他一边转一边教给金秋“这样转,这样转!”如果换成闹闹估计他也不会这样细心的教吧。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喜欢和熟人交谈,喜欢和朋友相处,难道是宝宝们喜欢和不同的小朋友玩?

 

一直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形容他俩在一起的时候,什么时候变成了“冤家路窄”?想想这种情况是从八月份开始的,以前嘉宁拿起电话给来总是“喂,闹闹吗。”打电话就是给闹闹打。看他中午睡的很好,就抱过来委婉的问他:“喜欢豚豚吗?”“喜欢。”“喜欢金秋吗?”“喜欢。”“喜欢闹闹吗?”“不喜欢。”“闹闹不是你的好朋友吗?为什么打闹闹呀?”有些厌烦干脆的说“不知道。”爸爸正巧来了电话,把手机放在嘉宁的耳边爸爸问他:“为什么打闹闹呀?”“打嘉宁、打嘉宁。”他给爸爸解释了打闹闹的原因。那天中午把他哭着从楼下拎回来,借着他不上楼的理由打了他一顿,把那块“凶器”在他身上戳了几下,问他疼不疼?他哭喊着“妈妈抱,妈妈抱。”抱起他,坐在电脑前,顺手拿起照相机,没想到他把那块硬东西扔过去的时候记录了下来。“打嘉宁”这句话是录像中闹闹说的,但当时她正在发脾气,无处发泄,闹闹挥了两次手做了个“打”的动作,说了一句“打嘉宁”的那句话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嘉宁就扔过去了,他手里拿着东西还是在录像中一晃发现的,闹闹一向乖巧,近来也到了一个执拗期,本想把这段成长经历记录下来,嘉宁爸在电话里也训斥嘉宁妈用相机,这是用相机记录嘉宁成长出的第一个事故。如果当时监护好嘉宁,“悲剧”就能及时的阻止。如果当时,闹闹妈妈再机敏一些,挡住了她手边的飞过的“凶器”。如果闹闹没有说那句“打嘉宁”,一切都得改写。

 

又来到嘉宁打伤闹闹的地方,心情无比的沉重,捡起嘉宁打闹闹的相同的一块“凶器”,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的确不是土块,像土坷垃一样,但硬硬的,有的地方还有些扎手,石头被水腐蚀成的?带着锈迹斑斑,又像炉渣聚积,拿起一块石头把它一点点的砸小、砸碎,真希望这些东西从没有出现过,嘉宁打闹闹的那一幕也没有发生过......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他一边转一边教给金秋“这样转,这样转!”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宝宝打伤人后的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