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爆料:三鹿奶粉中的毒是这么来的

(2008-09-13 23:12:21)
标签:

三鹿奶粉

乳业

三聚氰胺

奶农

中国

杂谈

 这一次毒奶粉事件大家把矛头都对准了三鹿公司,认为三鹿公司故意把三聚氰胺加到奶粉中欺骗消费者。但是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推论有点不合常理。三鹿是中国的乳业巨头,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一旦被发现公司一定破产,这种事情不值得做。
 
那么到底是谁将三聚氰胺放入奶粉中的呢,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奶农。
 
我国现在的牛奶生产是采用的“公司+奶农”模式,包括“公司+基地+奶农”或“公司+协会+奶农”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农户饲养奶牛,然后将牛奶卖给乳品厂。
 
前些年,我国乳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奶源缺乏,很多乳业公司为了鼓励农民养牛,跟农民签订了收购合同。由于收购价格高,养奶牛是一件很赚钱的事情。很多农民看到养奶牛有利可图,纷纷加入了奶牛饲养的行业,有的甚至不惜到处借债买奶牛。
 
但是,随着奶牛的饲养数量的加大,牛奶的生产出现了过剩的情况。乳业公司这个时候也开始对农民挑三拣四,在收购中压级压价,甚至单方面撕毁合同。而且近些年由于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饲养成本上升,但是同时牛奶的收购价格增长缓慢,农民养奶牛出现了亏损。农民为了避免亏损,就开始在牛奶中兑水。但是兑水后会造成牛奶品质下降,证明牛奶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是蛋白质含量。我国现在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式是凯氏定氮法,也就是通过检测牛奶中氮的含量来反推蛋白质的含量。如果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等这样一些高氮化合物,就可以显著地提高牛奶的检测结果。为了能够在检测中达标,农民就开始在牛奶中添加如尿素、三聚氰胺等来欺骗乳业公司,从而使乳业公司在收购的牛奶中就含有大量的三聚氰胺,结果造成乳业公司销售的产品中含有有毒物质。
 
但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牛奶业没有出现中国这样的问题呢?
 
发达国家乳业经营的基本模式为“合作社+公司+农户”,这与我国的“公司+农户”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我国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之间基本是一种买卖关系,公司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有时存在经济利益纷争,彼此之间缺乏诚信与关爱。国外的“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是养殖奶牛的农户联合起来办合作社,合作社再办乳品加工企业,合作社是公司的所有者,农户是合作社的股东,因此,农户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经营的好坏与农户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年末农民可以享受分红,农民一定不会做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这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已有100多年历史,被证明是一种成熟而且可靠的模式。
 
所以说,这次有毒奶粉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这种“公司+农户”的牛奶经营模式的不合理。这次是三鹿出问题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三鹿的问题,中国的其他的乳业公司一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没有被发现罢了。
 
这次事件对中国的乳业会造成一次致命的打击,中国的乳业也应该好好进行反思,让中国人真正喝上放心的奶。                                                              大旗网·焦点访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