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Blogger观点 |
作者:blogsir 原文地址:http://www.bokeebao.com/?p=299
版权声明:允许转载, 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此声明.
博客报曾在一些BSP的博客频道做了镜像,例如新浪版、和讯版。目的一是将内容推荐给更多人,二是想体验不同BSP的服务。
其中目的一效果不好,因为大多BSP和用户并不关注blogging相关内容。不过目的二在一定程度达到了,感受了各BSP的各种圈子、群组,其中也包括和讯的博客链。这应该算个不错的尝试。看了董荣明的热标签和冷标签:什么样的标签才是最有价值的,简单整理一点想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当网络走到了第二站(web2.0),人们开始接受利用tag为事物分类。其实这个tag早以有之,例如图书管理,我们在图书馆找《射雕英雄传》,都知道按照这个顺序:小说–>武侠–>金庸。不过网络时代的tag,可以比传统分类更高效的找到需要的内容,而且可以将多个tag关联使用达到精确的目的。
但是从百度的竞价搜索到将要来临的博客营销都将印证具有商业价值的是关键词,不是标签。因为tag始终是服务于足分类需求,而关键词技术更可以满足搜索引擎及定位的准确性。
tag标签之所以会“冷”,就是因为它失去了分类属性,而变成了特有属性。这样的标签更应该作为关键词使用。虽然没人会阻止你将“黄老邪”贴给《射雕英雄传》。而要找“傻姑、打狗棒、黄蓉”恐怕你永远也找不到书。但这样的标签无法将你关联到所有喜欢金庸小说的同好。除非这个标签可以得到足够用户的支持和使用。例如出色的web2.0站点–豆瓣,它们将所有的用户精确分类到每一部电影或每一部图书。而大众点评则将用户精确到每一家光顾过的饭店。
BSP走入歧途是其本质目的决定的,他们的目的自然是流量最大化,而tag标签,尤其是所谓的热标签正好为其带来流量。但是用户的需求将决定BSP的命运,因此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准确性的需求,也是BSP需要加强的。如何平衡发展,对BSP的领导者们将是个小考验。
和讯的博客链自然是出于满足用户推广文章和结交同好的目的,但因其采用的是分类标签而不是关键词的方式选取文章,因此关联效果不好。
tag 不是关键词,它不具有事物的特定属性,所以我们也不该用关键词去做tag使用。我的建议是BSP可以根据tag分类文章和用户,但类似文章的搜索及和内容推广,比如博客链更应该采用关键词而不是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