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见孩子和异性同学来往密切就怀疑是早恋,于是严加阻止。
从青少年心理成长过程中反映的言行,绝大多数异性交往是正当的、合理的。男女学生的来往,哪怕是“过密”,也都是青春期的反映,是学生长大、成熟的标志。这是学生自我心理的体现,是正常的,无可挑剔的。因此,绝不能把男女学生的来往,哪怕是“过密”,视为“早恋”。
把男女学生“来往过密”定为“早恋”,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尊重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教育孩子必须掌握合适的“度”,“度”掌握的过严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掌握的过松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对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掌握合适的“度”的前提下,特别是对学生青春期言行中存在的问题,宁肯说得轻一些,不要说重了。
“来往过密”已经把要解决的“早恋”问题提出来了,而又能被孩子所接受。这些是提出“不是‘早恋’而是‘来往过密’”的主要理由。
资料来源:青春期网站(www.21qc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