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57ebc672g9e4a34a1f7f5&690
一些高校教授、媒体记者透视力极强,完全可以不作调查,不经采访,隔海隔空也能洞察天下之事。譬如对待《知音》。有位教授并没对《知音》深入了解,就能在评论中“想象”:“这类杂志(指《知音》《家庭》《少女》《人之初》《打工妹》等),以中小城镇的中年女性为主,她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一些媒体更是发挥“想象”:《北京晨报》文章说“《知音》反其道而行之,专攻二、三线城市”;辽宁卫视节目说《知音》“一线(城市)不如二线,二线不如三线,三线不如城镇和农村”;《华西都市报》的评论干脆说:“它格调不高,品相不雅,所以长期盘旋在二、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读者群,也一直坚守这条生存之路。”
然而,这都是想象和臆测!事实是,《知音》目前发行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各省会城市以及部分地级城市。当然,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县城、乡镇也拥有较好市场。
可以说《知音》正在寻求延伸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之路,但绝对不是“专攻二、三线城市”、“长期盘旋在二、三线城市”。其实把辽宁卫视的说法颠倒过来最合现实:“城镇和农村不如三线、三线不如二线,二线不如一线。”
有《知音》最新(上下月版,2012年5月)排行前12位的城市发行数据为证:
广州35万,南京28万,北京27万,杭州27万,上海24万,成都22万,济南20万,武汉19万,长沙16万,沈阳14万,南宁13万,福州13。这些城市的发行量将近占了总发行量的“半壁江山”。
可是,不管真实的情况如何,似乎说你这样就应该“不是也是”。前几天,湖南卫视来了三个记者,明明现场摄录了《知音》方面关于发行分布情况的介绍,且发行人员当场打开电脑满让其过目并拍摄。
他们十分清楚《知音》的发行主要区域究竟在哪里。可他们回去经过“严格”剪辑播出的节目,依然坚持“二、三线城市和农村”之说。这绝对不是一时疏忽,而是有选择性的“失忆”,因为他们既定的框框里根本不需要有这样真实的说法。
如果媒体只是单纯讲《知音》的发行区域和读者群,即使有的说法不准确也是可以原谅的。问题在于有人之所以坚持这种说法,其醉翁之意并不在酒,它是想借用这个论据来支撑一个预设的观点:《知音》主要在二、三线城市发行,所以必然是低端、低俗产品;《知音》在县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拥有大量读者,所以必然是“格调不高,品相不雅”。
因为在他们心中已经把在大都市发行的读物与高端、高雅划上了等号,把二、三线城市发行的读物与低端、低俗划上了等号。正是由于论据的不实,直接导致它所支撑论点的严重错误。
按照这种逻辑,在一、二线城市发行的《知音》,似乎属于高雅、高档之列了。可我们对主要发行区域情况作出澄清,也不是企求那些精英和媒体就此给《知音》“提档升级”。
因为我们本来就不觉得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拥有读者群不光彩,相反应该将此列为知音传媒上市后的重要发展战略。我们只是觉得,评论《知音》,应该事实本来怎样就是怎样,不能通过想象、估计来刻意说成怎样。
《知音》高雅还是低俗,应由广大读者来评判,而不能由那些只会想象、估计的人用杜撰的论据,得出一种完全有悖于事实的结论。
http://s10/middle/57ebc672gc01d94b4ada9&690
编辑校对杂记:《知音》核稿的“最后一关”
总编是刊物稿件的终审者。终审,标志着一篇稿件的编辑工作结束。但是,《知音》杂志却不是这样,它在终审后,还特设有一道“防护网”:配有专人对稿件从真实性、政策性、法规性、科学性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协助把关,从而最大限度地排除出虚假和有水分的信息,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避免了稿件刊出后可能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
他们如查出假稿,就是在进入校对程序,甚至终校程序后,也被撤换下来。虽然不敢保证《知音》真实性达到百分之百,但这体现一种原则和态度。下面记录的是几个典型案例。
警惕真实事件背景下的子虚乌有
[实例] 2003年7月11日22时30分,四川省丹巴县巴底乡水卡子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难发生时,正在该村一休闲山庄载歌载舞的51人瞬间被吞没,现场仅有4人侥幸生还。中央电视台第二天播出了这则不幸的消息。
差不多一年之后,有位作者写来一篇《长恨美人谷,眼睁睁初恋爱人成流星》的稿件,其故事就是以这次事件为背景展开的。文章讲述一位叫叶婷的失恋加拿大籍华人女孩,通过网络爱上一位武汉男孩赵莽,开始了浪漫而执着的爱情之旅。
女孩还帮助男友实现了他向加拿大“技术移民”的梦想。高兴之余,赵莽劝叶婷回国进行一次国内浪漫旅行后再出国。他俩慕名前往适宜情侣同行的丹巴县巴底乡水卡子村的“美人谷”。没想到恰遇那场特大泥石流,突如其来的灾难将叶婷无情地埋没。
叶婷死后,赵莽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
2004年2月14日情人节,出国后的赵莽在温哥华的一所教堂里,由牧师为他和死去的女友主持了一场别样的婚礼:“电脑合成的结婚照上,叶婷穿着红旗袍,对着赵莽在微笑。在庄严肃穆的音乐中,目睹着这温馨却凄楚的结婚照,所有的人都流泪了。”
这是一个浪漫而凄美的动人故事。但在核稿时,通过反复与四川有关方面处理此次事故部门联系了解到,此次事故中确实死亡51人,但其中4个上海人,1个成都人,其他46个都是当地人,没有一个外籍人!最后判定此稿为假稿并撤下。
[评点] 如果认为有真实的大事件作为背景就相信稿件的真实,那就未免太天真了。有的作者恰恰是想借用真实的大事件的背景,来为自己杜撰的故事制造一种“真实可信”的幌子,审稿人员稍不留意就会“中招”。
审查稿件的真实性时,求证有没有大事件的发生诚然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要求证大事件中的具体人物、具体故事是否真实可靠。不能仅听作者讲自己所写的故事怎么真实就信了,关键要通过多种渠道证实故事确实真实。
比如说要证实这篇稿件的真实性,就可以通过114查号台,查到当地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外事侨务部门电话,找有关见证人核实,是可以得到答案的。
严防在“大案子底下编故事”
[实例] 2006年第28期《知音》交稿时有篇案例报道,写的是河南郑州一对“准翁婿”为了给女儿、女友选美筹集经费,仿冒制售“伟哥”的事。
作者还随稿寄来郑州市那个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按道理说,这篇稿件应该是信得过的,但恰恰里面就有问题。经查,翁婿联手制假是实,但制假的动因是纯粹的利益驱动,而不是为选美筹集经费。
而作者却在渲染选美上大做文章,说那个女孩“11岁就获得河南省青少年组舞蹈比赛第二名”、“2003年郑州巡回车模比赛最上镜小姐奖”、“出高额经费参加了三星品牌手机代言人香港培训”、“入围上海浦东国际车模大赛决赛”等。
经多方反复核实,得悉这个女孩仅在一次大学“礼仪风采比赛”入围,其他均为子虚乌有。此外,还核实出一些其他编造的情节、细节。最后,这篇稿件被撤换。
[评点] “大案子底下编故事”,是说在案例报道中,主要人物存在,主要事件存在,但案中涉及的部分人物和事实为虚构。像这样的稿件具有很大欺骗性!你要真实,作者给你寄来一份法院判决书,有真实的人物、地点和刑期,而你哪里知道,在此案中,他又“派生”了一个杜撰的“婚外情”、“选美”之类的故事。
作者、甚至有的编辑侥幸认为,案例中的当事人做了些贪污受贿、杀人纵火、制毒贩毒、流氓强奸等肮脏的事,被判刑甚至重刑而且关在监狱内而不知墙外事,因而在案例报道中,为了“出彩”,随心所欲编造一些情节细节,殊不知,这种做法十分错误和不负责任。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人们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提高了,即使投监人犯的权利也不容侵犯,你侵犯了他就可能引起官司,即使是判了死刑,还有家人和亲友告诉;有的人犯虽然做了些坏事、恶事、丑事,但你在文章中杜撰他无中生有的事,他一样可以维护自己的应有的权益。
决不能听任作者随意换上个作案动机
[实例] 2006年25期有一篇稿件,题为《儿媳“妩媚”拆不散,专横妈妈锤杀美丽千古罪》,写的是一位母亲因嫌儿子的女朋友长的太漂亮而显得妖媚,怕儿子婚后得不到幸福,在多次阻止指失败后,竟然那位“准儿媳”骗到家锤杀并焚尸。
文中有两段文字说明了这位母亲的犯罪动机:“可张寒梅却觉得乔亚丽长得太漂亮而显得妖媚,在她的心目中一直认为,‘女人长得太漂亮了而没有福。并对丈夫说,她嫁到咱家后,就会像妲己迷纣王一样,让俊强整天陪伴着她,从而使我失去儿子。”
“张寒梅一听儿子不但不听自己的劝说,反而教育起她来,心中不悦,但她还是耐着性子劝道:‘俊强,实话告诉你吧,乔亚丽长得太妖冶,妈怕你结婚迷恋媳妇丧了志。’母亲的这一大套说词,令章俊强哭笑不得:‘妈,亏你还是多年教师呢,你对儿子管得也太宽了吧。’”
而从另外一个媒体报道中了解到,是这位母亲听信了算命先生所称,未来儿媳的属相与公公的属相“相克”的胡言,如果成婚,他家便有牢狱之灾或死亡之灾,于是残忍地锤杀了儿子的女朋友。究竟犯罪的动机为何?
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之下,作者才不得不讲出真话:原来作者觉得“因迷信而杀人”的动机不太新,因而杜撰了一个“因担心漂亮妖媚而杀人”的动机。于是,在稿子进入三校时决定撤稿。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失实文章的刊发。
[评点] 这一案例报道中的作案人物、地点、工具都确有其事,但作案的动机却被作者“偷梁换柱”了。这一换,文章确实新奇吸引人,可它严重歪曲了事实。新闻纪实作品的生命在于真实,像这样为了新奇而随便“拿捏”事实,如果一旦刊发出来,不仅欺骗了读者,损害刊物的信誉,而且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官司。
因此,一定要敢于对作者“完全真实”的承诺进行质疑,敢于排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刊物的真实、权威性。
作者:王仁山,来自:知音一山;整理: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http://s13/middle/57ebc672gc01d94dd212c&690
实拍:北川大山里的牡丹爷爷(图)
美轮美奂:童话梦境中的郁金香(图)
我的朋友:格西科才慈智木仁波切上师
武汉东湖樱花园:一夜花开千百树(图)
我和雪小禅:在上海街头的巧遇(图)
《初恋的音乐盒》:14年后传奇聚会(图)
《知音》上市:遭毕淑敏及媒体围攻真相 《知音》总编:“知音体”达到一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