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活着近似被“双归”

(2006-10-16 19:21:39)

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60308/images/101764_101437_101295_12.jpg易中天,文艺界当红学术超男;

http://photo2.hexun.com/p/2006/0826/40772/b_5DAC869406FC51E9.jpg邓皓,昔日青春文坛白马王子

这两个人在中南大学相遇,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请看邓皓新作《我这样遇见易中天……》



10月13日下午5点20分,我依随人群从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报告厅走出。
其时,易中天教授还端坐在讲台上。依然有听众在跟他发问但会场的听众已纷纷离席。原因与会场音响声音太小,提问者絮叨累赘有关,但我想也与易教授化解现场气氛和应变能力滞缓有关。反正,面对纷纷离席的听众,我看到易教授面部表情是尴尬的接近僵硬的,全然没有了讲课时的
从容和镇定。
看来,他真还不适合当明星。
作为听众,我是第一次在主讲人还在台上就提前离座的。我知道这多少失之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缺失涵养,但我坐的地方正对着易教授,我不想太多的正视他的尴尬。
出来的时候,看到有不少读者抢购易中天的书籍,一长摞排开的都是易中天的著作。我看了买得最多的是他的《品三国》,但我没买。“少不看红楼,老不读三国”,我相信这是贤哲的智慧之语,我已经不很年轻了,不看“三国”对安抚我生活和内心肯定有好处!我要了一本《大话方言》,因为就听他课带给我的新鲜和开心来讲,他模拟方言的能力是高超的,除了模仿北京话有些蹩脚之外,他模仿的上海话、四川话、湖北话,广东话,以及他只讲了6年但依然鲜活熟稔的湖南话都很传神生动,这个本领让我啧啧咂舌,叹为观止。
认识易中天是在媒介大吵易中天之后。后来就看了央视十频道的“百家论坛”,都是在周日没别的好看的节目时调换到那个频道后看的,可惜,他选择了“三国”开讲,还是戏说的方式,近乎我在在茶庄听到的大摆龙门阵时的野史。老实说,老易开讲的“三国”虽然有娱乐和趣味的况味在里边,但我欣赏无多,只觉得这是个有些好玩的读书人,一个平和本色、灵泛机智还不忸怩作态的半老头子。而已。
湖南最最好玩的,有一个老头,那个人是黄永玉。那是我唯一崇拜的偶像。而易中天不是。他只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然后善于消化并且热衷传播的很有灵气的学者,他那浓郁扑面的市井智慧兼具鲜活淋漓揭示社会迹象的话语方式,最舒服亲和地抚摩了不爱看书却希望找到一些浅显生活智慧或者答案的人的心灵,换句话说,在连环画失传、而哲学和逻辑被人疏远的阅读速食年代,他的文化传播取代了我们当年痴迷连环画的功效
我听到的那堂课是天心区政府配合提升市民素质开设的“天心讲堂”中的一堂,听众构成涵盖有区政府领导、天心区科级以上干部、社区干部以及部分市民,还有少量购票听课的易的粉丝。原课题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但不知为何正式开讲时把话题狭窄化了,改为“城市个性与城市文化”,这个课题几乎不涵盖太深的哲学理念,文化含量也不怎么深刻,我甚至认为是一个讨巧的课题。果然讲课中我们除了听了大约二十来个笑话和段子之外,真的没有得到更深的东东作为营养补给。
易在讲课时留给听众印象最深的段子有两个,第一是说成都的城市个性标志之一是:成都人喜欢打麻经,茶馆有人打麻将,股票大厅有人打麻将,甚至个体商店的小老板一边做着生意时还一边打麻将,来了顾客,问明要买什么了,就起身对顾客说:“你跟我看起下下哈”,然后起身去给顾客拿东西。更有好笑的是,他说到四川人组团外出旅游,到了那个城市就直奔宾馆,开好房间就开始打麻将,这一开局就直到假期终了,然后坐上飞机或火车打道回府,到这里,他说了一句逗得大家哄堂大笑的话——他说,四川人所谓旅游,就是换一个地方打麻将而已。说到长沙的城市个性标签,他说了三点,那就是“霸蛮”、“灵泛”、“潇洒”。他佐证长沙人潇洒的段子是:说长沙谁家做丧事,一件很悲切的事,灵堂放的却是流行音乐,没准那首歌曲的名字还是“今儿个真高兴”,还说到追悼会上,长沙人很少大放悲声的,三鞠躬之后,就放流行音乐“记住我的情,记住我的爱……”唱到最后却是一句“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送别的人却无一例外心里回敬一句“不采白不采!”现场很多人都笑了,他就这样戏说长沙人潇洒,遇事想得开。我不说他印证湖南人城市个性标签时其他两点是否有说服力,仅以印证长沙人潇洒以丧事为例的这个“论证”,是明显的戏噱有余,严谨不足了,而且,不知诸位看管以为然否,易教授话语口径太小,视野太狭窄,长沙这两年娱乐带动经济,城市优化和改良的速度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变化的背后应该与长沙人“敢为天下先”的性格有关联,因此,可以讲长沙独特的城市个性和文化是大有话题可探讨的,长沙的文化背景和城市现状也是值得溯源追根的,但在我们易教授的话语体系里,都成了一大堆笑料解构,他解读长沙人“灵泛”时,提到了长沙人吃面,有什么“带腥干”、“半腥干”什么的,还站在自己的理解层面上大说特说“腥”的含义,不是闻,也不是看,是拿鼻子去嗅,看味道是否正宗,是否合自己意味。末了,他说,你看长沙人吃一碗面都这么讲究,说明什么呢,就说明长沙人“灵泛”啊,长沙人讲究生活品质,懂得潇洒啊。他这样说着的时候,我身后一位我极度怀疑是街道主任的大妈终于笑得不能自制了,说,他真讲得在理呢,还懂“带腥干”呢。
我颓丧地摇摇头。我想起了这堂课的互为幽默,那就是:如果我们责怪易中天授课的水准有负他的盛名和听众的期待的话,我不知道这应该怪责于长沙市政府这样一个向市民开放的课让易中天来讲是否有些不太合适,或者易中天教授面对那些资质和EQ明显低于他授课对象的尴尬情境时,我们得理解易中天教授他只得如此下野地应景或者低姿态进入……总之,当时我没法多去联想,我只是想起我曾经在大学里示课的情形,每当跑题或者不得要领时,台下监课教授脸上便会浮现出很不以为然又搀杂了诸多失望的那种表情。
易中天教授在电视访谈以及面对记者访问时多次说了,他现在身陷明星学者的窠臼之中,活着近似于被“双规”,苦不堪言,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尽管我看他在央视青歌赛、中国魅力城市颁奖以及诸多选秀节目中担任现场嘉宾时,都在真诚卖力地摇唇鼓舌丢学问,让人疑心他真个是成了继余秋雨之后第二个以抖书袋而扬名立万的主儿,但我还是宁可相信,易中天是不开心的,虽然他今天的热闹和繁华,是他成功之后幸运的所在,但绝非是他幸福并满意的生活状态之所在。
毕竟,读书人和明星不一样,就像洋酒和老白干不一样的道理一样。你非要二者搀杂在一起,并甘之如饴地喝下去,没准要被人取笑不说,痛苦的当然是你自己。
咳,话说到这个份上,真可得收住了,要不,人家还以为我是酸葡萄心理作祟呢。
爱谁谁!!!

以下附邓皓对这篇文章的推荐:

邓皓 15:47:44
http://dh8808.blog.hexun.com/6015522_d.html
学习一下,会有帮助
记者邹当荣 16:25:05
hao  
 
记者邹当荣 16:25:18
马上学习
 
记者邹当荣 16:27:29
你的照片换一下,搞得像个冒牌的李敖,何必呢?
 
邓皓 16:31:59

主持一个秀场时
被记者拍的
更正
邓皓 16:32:17
这篇文章很火
是真的值得学习
记者邹当荣 16:32:56
你的博客该换地方了,在和讯浪费你的才华。
 
记者邹当荣 16:33:28
人气不旺。换新浪吧 。

邓皓 16:34:46
我的博客都是文章
没有炒作
也没有闲人光顾
看看我的点击
每天已竟经1000多
都是文化读者
不容易了
记者邹当荣 16:36:17
太固执,如果换个地方,到新浪博客,至少多10倍的人看。
 
邓皓 16:36:33
没必要
记者邹当荣 16:36:30
我的博客每天最高60多万人,
 
邓皓 16:37:05
你经常换老婆吗
虽然新老婆
做爱的激情要高出10倍
记者邹当荣 16:37:35
你的骨子里还是传统的 
邓皓 16:38:02
你的博客文章口碑
不要跟我比
也没得比
但跟宋祖德比
你的文章就很好了

……

http://photo.pic.sohu.com/images/picjs/look.gif

易中天在演播现场脱鞋跪坐示范古代“避席”礼仪,有人认为有失学者身份。
http://photo.pic.sohu.com/images/picjs/look.gif

易中天在演播现场脱鞋跪坐示范古代“避席”礼仪,有人认为有失学者身份。

      邓皓,资深传媒人。在时尚杂志、电视台、报社等领域有过长达15年的任职经历。出版过《菩提树下的禅者》、《人生是可以透明的》《和你雕刻浪漫时光》、《心灵鸡汤·翡翠心灵版》、《往美丽边上靠》等17部散文专集。现从事品牌推广。害怕热闹,独爱冷静。喜欢与特立独行、情趣高雅者为友,对朋友真诚无二,一如对时尚、音乐、美学等相关事物情有独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