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儿童节了,回忆自己那远去的童年,感慨颇多。
幼年的我是跟随父亲在仪征长大的,最初母亲也和我们在一起,父母都在邮电支局工作,60年吧,因自然灾害,处于丘陵山区的我们生活太苦了:每月每人仅供应一公斤大米,母亲只好带着弟弟妹妹回到老家生活,我则留在了父亲身边。
父亲要工作,我基本没有人管,太自由了,白天在邮电局周围到处玩,肚子饿了就到店里拿点东西(鸡蛋等)吃吃,因为他们都熟悉我父亲,彼此间很客气,晚上则钻到剧场看戏,剧场的人对我父亲也很熟。
上幼儿园时老师还经常带我到自己家里,我记得老师家里还养了一头猪…
不幸的是我快要上小学时,父亲生病了: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只好把我送到外婆家寄养,在那里待了近三年,生活简直天壤之别:学习上,舅舅做我的老师,对我要求很严,动不动就打我(用教棒击打),饮食上每天只喝粥,那种很稀的元麦片粥,别提什么零食了;至于休闲几乎没有玩耍的时间,要捡菜,要寻猪草,还要做些力所能及的杂事…只有外婆对我很好。
舅舅结婚后,我就离开了外婆家。
十岁时父亲的身体好了些,就把我带到了身边,在县城小学读书,一切又仿佛回到了幼年:父亲工作,我除了上学,就是玩,在单位食堂吃,也就没有什么家务,除了个人卫生。
在学校,我担任小组长,参加了文艺宣传队演出,因为日记写得好,还曾在学校大操场的台子上演讲。
小学最后一学期,我又随父亲到了乡下的朴席学习生活。我两是带着生活用品步行到那里的。在朴席,我学会并爱上了游泳,从5月份到9月份,几乎天天都到水里玩上一个小时。
读初一的清明节期间,我们全班步行去扬州参观,回头大家坐船,而我却独自开溜了,一个人走回到家,害得老师同学为我担心,急得都哭了,以至于同学找到我家,等到我回来又把我带到学校见老师,吃了晚饭才让我回来,看到老师掉眼泪,我心里也很难受,眼泪差点掉下来,…说实话,我很喜欢我的来自无锡的女班主任老师,她是插队知青,比我大不了多少岁,在课堂上频繁地提问我,好在难不住我…
“我的童年多美好,往事忘不掉,跟着小鸭子许走路,学着小鸟叫.摔在路边怪石头,擦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