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书(《大学》)

标签:
文化教育 |
四子书
(江南制造总局锓板)
【版本说明】
“四子书”即所谓“四书”。朱熹以《大学》为曾子(曾参)所作、《中庸》为子思子(孔子孙孔伋)所作、《论语》为孔子(孔丘)所作、《孟子》为孟子(孟轲)所作,遂称为“四子书”,以为是学习六经的阶梯(《朱子语类》卷一百五)。明清时以开科取士,行之数百年,造就国民性,虽其取士或禁锢了士人思想,但也成就了士人道德。今人无所畏惧(其实仍怕官怕钱怕唐山烧烤),因而也无操守、无底线,虽遍地设道德办、纪监委,贪腐堕落仍无处不在。盖礼义廉耻被自己摁在地上狠狠摩擦又摩擦,而欲求能慎独、忠恕,则不啻为大国梦矣。
此本为光绪间江南制造总局刊刻,其局本因洋务运动成立,以制造机器为务,故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而竟然“制造”此类人文书籍,想是贯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可惜生不逢时,本该先学西的,结果两头滑脱,不东不西。而将“四子书”廓去注释,仅保留文本,亦如余此刻欲人于醉淫饱卧时读此等书、求安心法也。惜时至今日,文言已为障碍,听专家说,又不免夹带私货,且食人嚼饭,终不免有口水味,不如自己来拿。故谨依此本校定,非必要不增篇幅也。
大学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立中按:《大学》为《礼记》之一篇。此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说明《大学》的作用,故节录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立中按:所谓“人妖颠倒”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立中按:此亦节录《集注》文。下皆加“【】”别之。】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立中按: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辩证法也。今人只求立场,不问是非,遂不知公义为何物矣。】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闲,音闲。厌,郑氏读为黡。闲居,独处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立中按:余近与好虚谈者交,颇有忿懥,故自觉心已不正,客气愤发。】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立中按:余激赏《红楼梦》者,以其欲礼教出于人情也。此明理性与情欲相对,人当惩忿窒欲而获灵明。】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立中按:此儒家理想,礼教出于人情,末世则竞于暴力,至今为烈。】《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