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普安州志(二)
(2016-01-06 08:39:16)
标签:
文化 |
●风俗
川谷异制,俗宜以殊,虽帝世大同,固所难强,故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然亦有因循于陋习而不容于不更化焉者,宜何如猎较,姑从薄器是正,是所望于善变者。
事【凤麟按:似当作“士”。】商贾喜佛老,尚文重信。(《一统志》)军卫戍卒多系中土,习俗相沿,崇礼让;士习诗书,农勤稼穑。服食居处,与腹里【凤麟按:二字疑当作“中原”。】无异。【凤麟按:军卫戍卒,即屯堡人。】敦尚义气,尤出他郡之上。丧葬,以文公《家礼》行,而亦有以佛教诵经追荐者,宴会日趋于靡。【凤麟按:朱熹《家礼序》:“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於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婚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礼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其文,尤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然非讲之素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以合宜而应节,是亦不可以一日而不讲且习焉者也。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其存於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於世,世之君子虽或酌以古今之变,更为一时之法,然亦或详或略,无所折中,至或遗其本而务其末,缓於实而急於文,自有志好礼之士,犹或不能举其要而因,於贫窭者,尤患其终不能有以及於礼也。熹之愚,盖两病焉。是以尝独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於其间,以为一家之书。大抵谨名分、崇爱敬,以为之本。至其施行之际则又略浮文务本实,以窃自附於孔子从先进之遗意。”今混用儒道释矣。】
夷民种类不一,有僰人、罗罗、仲家,悍戾倔强,(旧《志》:土酋号十二营部落,有罗罗、仲家、犵獠、僰人,语言不相谙,常以僰人为通事译之。其性悍戾倔强,好斗杀。服食居处,婚丧嗜好,皆与他处夷俗同。其罗罗,则有黑白之异,黑者贵,白者贱。)【凤麟按:《大定县志•夷志》:“黑罗罗,言真正百姓;白罗罗,言仆从之后。”田雯《黔书》卷上:“罗罗本卢鹿,讹为今称。有黑、白二种,居平远、大定、黔西、威宁者为黑罗罗,亦曰乌蛮。黑大姓。俗尚鬼,故又曰罗鬼。”又曰:“白罗罗,永宁州募役司及水西皆有之。一曰白蛮,与黑罗罗同而为下姓。饮食无盘盂,以三足釜灼毛齰血,无论鼠雀蚳蝝蠕动之物,攫而燔之,攒食若彘。……居普定者为‘阿和’,俗同白罗罗,以贩茶为业。”舒位《黔苗竹枝词》:“猓猡有黑白二种,黑者为大姓,又曰乌蛮。白曰白蛮。俗皆尚鬼,亦称罗鬼。好畜骏马,善驰骤击刺,其兵为诸苗冠。谚曰:水西罗鬼,断头掉尾。”】累世为婚,(夷俗多有累世为婚者,然男家常以为男家,女家常以为女家。成婚之日,妇见舅姑,不拜,惟侧立于前,以木器进盥洗水为礼;与酒,则立饮之。近年渐染华夏之习,稍变其陋而近于礼。)摘髭裹髻,(罗罗摘去髭,不欲蔽唇,以为美观。妇女束发于顶,高结,缠以青带,仍以幔毡、竹笠加于上;出,遇官长,则除笠悬之于臂以为敬。仲家男女皆着青衣,男子以青布裹头。)食生咂酒。(夷俗常用大麦、苦荞酿酒。临饮,则以温水沃糟,用竹为筒,宾主环坐,递相咂饮。仍喜食生,以鸡、豕鲜肉斫碎,和以蒜泥、草果食之。宴会无此,以为不敬。)火炬二节,(夷人每岁以冬夏二季月之二十四日为火把节,屠豕宰羊,以祭起先,小儿各持火喧戏于市,如上元然。)僰人近州应役,诗书弦诵,渐被华风,仕宦不乏。其诸冠婚丧祭,交际往来,四时节会,并与中州同。
●景致
山川之胜概,四时之变态,皆天地自然之奇观也。而名人才士,纾情适兴,恒于是焉寄之,达人旷观,自当迥出流连抔盏非志之意也。
东峰笔架
【更订十景】文笔插天
●公署
官有定署,所以宣政宜民也。久而偾,偾而兴,迁徙靡常,固志随时而传舍其心者,则非矣。
州治(在营盘山左。原系安抚司,永乐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改州治。土墙,周回八十六丈。成化十九年,知州曾鞏修。嘉靖十一年,知州萧来凤重修。)
正厅(三间。)
●坊郭
中和坊(在城北门内中街。)
●邮传
王命流行而不可滞,置邮之设,所以通王命也。或者忽焉,则于宣上达下之意荒矣,故志之。
在城总舖
●关津
关以讥异,津以济渡,王政兼举,故并志之。
关三处:芭蕉关(去州东八十里。)、分水岭关(在城西一百一十里。)、安笼箐关(去州南二百四十里。)。
津二处:盘江渡(去州东一百九十里,乃本州界。渡船系永宁州募役长官司造,渡夫系普安州鲜希黑营编。)、深溪河渡(在州南一百二十五里。)。
●桥梁
桥梁所以代舟楫通往来,固王政之不可废者。详志于篇,以俟长人者有所考而加葺焉,亦孟轲氏之意也。【凤麟按:《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汉赵岐注:“关以讥难非常,不征税也。陂池鱼梁不设禁,与民共之也。”朱熹《集注》:“关,谓道路之关。市,谓都邑之市。讥,察也。征,税也。关市之吏,察异服异言之人,而不征商贾之税也。泽,谓潴水。梁,谓鱼梁。与民同利,不设禁也。”】
【惠政桥】在卫城北门外。【凤麟按:原为双行小字夹注。】【临清桥】在州治左。【澄源桥】在州治北。【善应桥】在南郭。郡人沈勖有诗,见《艺文志》。【南板桥】在州南八里。弘治五年,义官刘华易以石。【三一桥】在东陵寺前。【软桥】在州东二十五里。昔人以藤作桥而渡,今易以石。【三板桥】去州东六十里。
●古迹
居今思昔,感慨随之,而人事变迁,复湮文献,其何稽焉?据籍周询,势不可缓。志废县,见沿革也;志游观,慨往昔也。故兼之。
【旧普安府治】州东三十里,即今撒麻舖。【废附唐县】在州南二百里,即今黄草坝营。【废平夷县】在州西一百三十里,今为云南平夷卫治。【废盘水县】在州东盘江河上。已上三县,俱唐隶盘州。【废永山县】【废石梁县】【废罗山县】在州西一百里香罗山。以上三县,俱元隶普安路。【征西营基】在州北五里许。相传国朝大将军傅友德征云南,结营于此地。【乐矣园】在州东南新石洞之上。郡人沈勖居之,今废。所唱酬诗歌并见《艺文志》。【万松园】在州北郭。郡人杨彝居之。【怀璧堂】在州治西一里。郡人沈勖建,今废。【清㪩轩】在州治西北武安坊内。郡人孙宁建,杨彝有诗,见《艺文志》。【万松轩】在州北郭。杨彝建,沈勖有诗,见《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