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算经
(2014-12-15 14:33:00)
标签:
文化 |
孙子算经
序
孙子算经卷上
唐朝议大夫行太史令上轻车都尉臣李淳风等
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釐,十釐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五十尺为一端,四十尺为一匹。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三百步为一里。
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斛得六千万粟,所以得知者,六粟为一圭,十圭六十粟为一撮,十撮六百粟为一抄,十抄六千粟为一勺,十勺六万粟为一合,十合六十万粟为一升,十升六百万粟为一斗,十斗六千万粟为一斛。十斛六亿粟,百斛六兆粟,千斛六京粟,万斛六陔粟,十万斛六秭粟,百万斛六壤粟,千万斛六沟粟,万万斛为一亿,六涧粟,十亿斛六正粟,百亿斛六载粟。
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陔,万万陔曰秭,万万秭曰壤,万万壤曰沟,万万沟曰涧,万万涧曰正,万万正曰载。
周三,径一,方五,邪七。见邪求方,五之七而一;见方求邪,七之五而一。
黄金方寸重一斤,白银方寸重一十四两,玉方寸重一十二两,铜方寸重七两半,铅方寸重九两半,铁方寸重六两,石方寸重三两。
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百万【凤麟按:《夏侯阳算经》作“万百”】相当。
凡乘之法:重置其位,上下相观,上位有十步,至十有百步,至百有千步,至千以上,命下所得之数列于中位,言十即过,不满,自如上位。乘讫者则俱退之,六不积,五不只,上下相乘,至尽则已。
凡除之法,与乘正异:乘得在中央,除得在上方。假令六为法,百为实,以六除百,当进之二等,令在正百下。以六除一,则法多而实少,不可除,故当退就十位,以法除实,言一六而折百为四十,故可除。若实多法少,自当百之,不当复退,故或步法十者,置于十位,百者置于百位。(上位有空绝者,法退二法。)【凤麟按:原为双行小字夹注,或李淳风等作也。】余法皆如乘时。实有余者,以法命之,以法为母,实余为子。
以【凤麟按:原误“米”。】粟求粝米,三之,五而一。【凤麟按:《说文》:“粝,粟重一石为十六斗,太半斗舂为米一斛,曰粝。”】以粝米求粟,五之,三而一。以粝米求饭,五之,二而一。以粟米求粝饭,六之,四而一。以粝饭求粝米,二之,五而一。以糳米求饭,八之,四而一。【凤麟按:《说文》:“糳,粝米一斛舂为九斗曰糳。”】
十分减一者,以二乘二十除;减二者,以四乘二十除;减三者,以六乘二十除;减四者,以八乘二十除;减五者,以十乘二十除;减六者,以十二乘二十除;减七者,以十四乘二十除;减八者,以十六乘二十除;减九者,以十八乘二十除。
九分减一者,以二乘十八除。八分减一者,以二乘十六除。七分减一者,以二乘十四除。六分减一者,以二乘十二除。五分减一者,以二乘十除。
九九八十一,自相乘得几何?答曰:六千五百六十一。
术曰:重置其位,以上八呼下八,八八六十四,即下六千四百于中位;以上八呼下一,一八如八,即于中位下八十,退下位一等,收上位八十,以上位一呼下八,一八如八,即于中位下八十;以上一呼下一,一一如一,即于中位下一,上下位俱收中位,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
六千五百六十一,九人分之,问:人得几何?答曰:七百二十九。
术曰:先置六千五百六十一于中位,为实;下列九人,为法。上位置七百,以上七呼下九,七九六十三,即除中位六千三百,退下位一等,即上位置二十,以上二呼下九,二九十八,即除中位一百八十,又更退下位一等,即上位更置九,即以上九呼下九,九九八十一,即除中位八十一,中位并尽,收下位,上位所得即人之所得。自八八六十四至一一如一,并准此。
八九七十二,自相乘,得五千一百八十四;八人分之,人【凤麟按:原阙,据下文补。】得六百四十八。七九六十三,自相乘,得三千九百六十九;七人分之,人【凤麟按:原阙,据下文补。】得五百六十七。六九五十四,自相乘,得二千九百一十六;六人分之,人得四百八十六。五九四十五,自相乘,得二千二十五;五人分之,人得四百五。四九三十六,自相乘,得一千二百九十六;四人分之,人得三百二十四。三九二十七,自相乘,得七百二十九;三人分之,人【凤麟按:原误“一”。】得二百四十三。二九一十八,自相乘,得三百二十四,二人分之,人【凤麟按:原误“一”。】得一百六十二。一九如九,自相乘,得八十一;一人得八十一。
右九九一条,得四百五,自相乘,得一十六万四千二十五;九人分之,人得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五。八八六十四,自相乘,得四千九十六;八人分之,人得五百十二。七八五十六,自相乘,得三千一百三十六;七人分之,人得四百四十八。六八四十八,自相乘,得二千三百四;六人分之,人得三百八十四。五八四十,自相乘,得一千六百;五人分之,人得三百二十。四八三十二,自相乘,得一千二十四;四人分之,人得二百五十六。三八二十四,自相乘,得五百七十六;三人分之,人得一百九十二。二八十六,自相乘,得二百五十六;二人分之,人【凤麟按:原阙,据文意补。】得一百二十八。一八如八,自相乘,得六十四;一人得六十四。
右八八一条,得二百八十八,自相乘,得八万二千九百四十四;八人分之,人得一万三百六十八。七七四十九,自相乘,得二千四百一;七人分之,人得三百四十三。六七四十二,自相乘,得一千七百六十四;六人分之,人得二百九十四。五七三十五,自相乘,得一千二百二十五;五人分之,人得二百四十五。四七二十八,自相乘,得七百八十四;四人分之,人得一百九十六。三七二十一,自相乘,得四百四十一;三人分之,人得一百四十七。二七一十四,自相乘,得一百九十六;二人分之,人得九十八。一七如七,自相乘,得四十九;一人得四十九。
右七七一条,得一百九十六,自相乘,得三万八千四百一十六;七人分之,人得五千四百八十八。六六三十六,自相乘,得一千二百九十六;六人分之,人得二百一十六。五六三十,自相乘,得九百;五人分之,人得一百八十。四六二十四,自相乘,得五百七十六;四人分之,人得一百四十四。三六一十八,自相乘,得三百二十四;三人分之,人得一百八。二六一十二,自相乘,得一百四十四;二人分之,人得七十二。一六如六,自相乘,得三十六;一人得三十六。
右六六一条,得一百二十六,自相乘,得一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六人分之,人得二千六百四十六。五五二十五,自相乘,得六百二十五;五人分之,人得一百二十五。四五二十,自相乘,得四百;四人分之,人得一百。三五一十五,自相乘,得二百二十五;三人分之,人得七十五。二五一十,自相乘,得一百,二人分之,得五十。一五如五,自相乘,得二十五;一人得二十五。
右五五一条,得七十五,自相乘,得五千六百二十五;五人分之,人得一千一百二十五。四四一十六,自相乘,得二百五十六;四人分之,人得六十四。三四一十二,自相乘,得一百四十四;三人分之,人得四十八。二四如八,自相乘,得六十四;二人分之,人得三十二。一四如四,自相乘,得一十六;一人得一十六。
右四四一条,得四十,自相乘,得一千六百;四人分之,人得四百。三三如九,自相乘,得八十一;三人分之,人【凤麟按:原阙,据文意补。】得二十七。二三如六,自相乘,得三十六,二人分之,人【凤麟按:原阙,据文意补。】得一十八。一三如三,自相乘,得九;一人得九。
右三三一条,得一十八,自相乘,得三百二十四;三人分之,人得一百八。二二如四,自相乘,得一十六;二人分之,人得八。一二如二,自相乘,得四;一人得四。
右二二一条,得六,自相乘,得三十六;二人分之,人得十八。一一如一,自相乘,得一,一乘不长。
右从九九至一一,总成一千一百五十五,自相乘,得一百三十三万四千二十五;九人分之,人得一十四万八千二百二十五。以九乘一十二,得一百八;六人分之,人得一十八。以二十七乘三十六,得九百七十二;一十八人分之,人得五十四。以八十一乘一百八,得八千七百四十八;五十四人分之,人得一百六十二。以二百四十三乘三百二十四,得七万八千七百三十二;一百六十二人分之,人得四百八十六。以七百二十九乘九百七十二,得七十万八千五百八十八;四百八十六人分之,人得一千四百五十八。以二千一百八十七乘二千九百一十六,得六百三十七万七千二百九十二;一千四百五十八人分之,人得四千三百七十四。以六千五百六十一乘八千七百四十八,得五千七百三十九万五千六百二十八;四千三百七十四人分之,人得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二。以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乘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四,得五亿一千六百五十六万六百五十二;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二人分之,人得三万九千三百六十六。以五万九千四十九乘七万八千七百三十二,得四十六亿四千九百四万五千八百六十八;三万九千三百六十六人分之,人得一十一万八千九十八。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乘二十三万六千一百九十六,得四百一十八亿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一十二;一十一万八千九十八人分之,得三十五万四千二百九十四。以五十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一乘七十万八千五百八十八,得三千七百六十五亿七千二百七十一万五千三百八;三十五万四千二百九十四人分之,人得一百六万二千八百八十二。
孙子算经卷中
唐朝议大夫行太史令上轻车都尉臣李淳风等
今有一十八分之一十二。问:约之得几何?答曰:三分之二。
术曰:置十八分在下,一十二分在上,副置二位,以少减多,等数得六,为法,约之即得。
今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问:合之二,得几何?答曰:一十五分之十一。
术曰:置三分、五分在右方,之一、之二在左方,母互乘子,五分之二得六,三分之一得五,并之,得一十一,为实;右方二母相乘,得一十五,为法。不满法,以法命之,即得。
今有九分之八,减其五分之一。问:余几何?答曰:四十五分之三十一。
术曰:置九分、五分在右方,之八、之一在左方,母互乘子,五分之一得九,九分之八得四十,以少减多,余三十一,为实;母相乘,得四十五,为法。不满法,以法命之,即得。
今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问:减多益少,几何而平?答曰:减四分之三者二,减三分之二者一,并以益三分之一而各平于一十二分之七。
术曰:置三分、三分、四分在右方,之一、之二、之三在左方,母互乘子,副并得六十三,置右为平实,母相乘,得三十六,为法,以列数三乘未并者及法等数,得九,约讫,减四分之三者二,减三分之二者一,并以益三分之一,各平于一十二分之七。
今有粟一斗。问:为粝米几何?答曰:六升。
术曰:置粟一斗十升,以粝米率三十乘之,得三百升,为实;以粟率五十为法,除之,即得。
今有粟二斗一升。问:为稗米几何?答曰:一斗一升五十分升之一十七。
术曰:置粟数二十一升,以稗米率二十七乘之,得五百六十七升,为实;以粟率五十为法,除之,不尽,以法而命分。
今有粟四斗五升。问:为糳米几何?答曰:二斗一升五分升之三。
术曰:置粟四十五升,以二约糳米率二十四,得一十二,乘之,得五百四十升,为实;以二约粟率五十,得二十五,为法。除之,不尽,以等数约之而命分。
今有粟七斗九升。问:为御米几何?答曰:三斗三升一合八勺。
术曰:置七斗九升,以御米率二十一乘之,得一千六百五十九升,为实;以粟率五十除之,即得。
今有屋基,南北三丈,东西六丈,欲以砖砌之,凡积二尺,用砖五枚。问:计几何?答曰:四千五百枚。
术曰:置东西六丈,以南北三丈乘之,得一千八百尺;以五乘之,得九千尺;以二除之,即得。
今有圆窖,下周二百八十六尺,深三丈六尺。问:受粟几何?答曰:一十五万一千四百七十四斛七升二十七分升之一十一。
术曰:置周二百八十六尺,自相乘,得八万一千七百九十六尺,以深三丈六尺乘之,得二百九十四万四千六百五十六;以一十二除之,得二十四万五千三百八十八尺,以斛法一尺六寸二分除之,即得。
今有方窖,广四丈六尺,长五丈四尺,深三丈五尺。问:受粟几何?答曰:五万三千六百六十六斛六斗六升三分升之二【凤麟按:原误“一”,然余数为六六七,约当三分之二也,故改】。
术曰:置广四丈六尺,长五丈四尺,相乘,得二千四百八十四尺;以深三丈五尺乘之,得八万六千九百四十尺,以斛法一尺六寸二分除之,即得。
今有圆窖,周五丈四尺,深一丈八尺。问:受粟几何?答曰:二千七百斛。
术曰:先置周五丈四尺相乘,得二千九百一十六尺,以深一丈八尺乘之,得五万二千四百八十八尺;以一十二除之,得四千三百七十四尺,以斛法一尺六寸二分除之,即得。
今有圆田,周三百步,径一百步。问:得田几何?答曰:三十一亩奇六十步。
术曰:先置周三百步,半之,得一百五十步;又置径一百步,半之,得五十步;相乘,得七千五百步,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得。
又术:周自相乘,得九万步,以一十二除之,得七千五百步,以亩法除之,得亩数。又术:径自乘,得一万,以三乘之,得三万步,四除之,得七千五百步,以亩法除之,得亩数。
今有方田,桑生中央,从角至桑一百四十七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一顷八十三亩奇一百八十步。
术曰:置角至桑一百四十七步,倍之,得二百九十四步,以五乘之,得一千四百七十步,以七除之,得二百一十步,自相乘,得四万四千一百步,以二百四十步除之,即得。
今有木,方三尺,高三尺【凤麟按:三字原阙,据下文补。】,欲方五寸作枕一枚。问:得几何?答曰:二百一十六枚。
术曰:置方三尺,自相乘,得九尺;以高三尺乘之,得二十七尺,以一尺木八枕乘之,即得。
今有索,长五千七百九十四步,欲使作方。问:几何?答曰:一千四百四十八步三尺。
术曰:置索长五千七百九十四步,以四除之,得一千四百四十八步,余二步;以六因之,得一丈二尺;以四除之,得三尺,通计即得。
今有堤,下广五丈,上广三丈,高二丈,长六十尺,欲以一千尺作一方。问:计几何?答曰:四十八方。
术曰:置堤上广三丈,下广五丈,并之,得八丈;半之,得四丈。以高二丈乘之,得八百尺;以长六十尺乘之,得四万八千;以一千尺除之,即得。
今有沟,广十丈,深五丈,长二十丈,欲以千尺作一方。问:得几何?答曰:一千方。
术曰:置广一十丈,以深五丈乘之,得五千尺,又以长二十丈乘之,得一百万尺,以一千除之,即得。
今有积,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七步。问:为方几何?答曰:四百八十四步九百六十八分步之三百一十一。
术曰:置积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七步,为实;次借一算为下法,步之,超一位至百而止。商置四百于实之上,副置四万于实之下。下法之上名为方法;命上商四百除实,除讫,倍方法;方法【凤麟按:二字原阙。】一退,下法再退,复置上商八十以次前商,副置八百于方法之下、下法之上,名为廉法。方、廉各命上商八十以除实【凤麟按:二字原阙。】,除讫,倍廉法,上从方法,一退方法,下法再退,复置上商四以次前,副置四于方法之下、下法之上,名曰隅法。方、廉、隅各命上商四除实,除讫,上商得四百八十四,下法得九百六十八,不尽三百一十一,是为方四百八十四步九百六十八分步之三百一十一。
今有积,三万五千步。问为圆几何?答曰:六百四十八步一千二百九十六分步之九十六。
术曰:置积三万五千步,以一十二乘之,得四十二万,为实;次借一算为下法,步之,超一位至百而止,上商置六百【凤麟按:“百”下原衍“余”字。】于实之上,副置六万于实之下。下法之上名为方法。命上商六百除实,除讫,倍方法,方法一退,下法再退,复置上商四十以次前商,副置四百于方法之下、下法之上,名为廉法。方、廉各命上商四十【凤麟按:二字原阙。】以除实,除讫,倍廉法,从方法,方法一退,下法再退,复置上商八次前商,副置八于方法之下、下法之上,名为隅法。方、廉、隅各命上商八以除实,除讫,倍隅法,从方法,上商得【凤麟按:原阙。】六百四十八,下法得一千二百九十六【凤麟按:原作“七”。】,不尽九十六,是为方六百四十八步一千二百九十六【凤麟按:原作“七”。】分步之九十六。
今有邱田,周六百三十九步,径三百八十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二顷五十二亩二百二十五步。
术曰:半周得三百一十九步五分半,径得一百九十步,二位相乘,得【凤麟按:原阙。】六万七百五步,以亩法除之,即得。
今有筑城,上广二丈,下广五丈四尺,高三丈八尺,长五千五百五十尺,秋程人功三百尺。问:须功几何?答曰:二万六千一十一功。
术曰:并上下广,得七十四尺,半之,得三十七尺,以高乘之,得一千四百六尺,又以长乘之,得积七百八十万三千三百尺,以秋程人功三百尺除之,即得。
今有穿渠,长二十九里一百四步,上广一丈二尺六寸,下广八尺,深一丈八尺,秋程人功三百尺。问:须功几何?答曰:三万二千六百四十五功【凤麟按:原作“人”。】,不尽六十九尺六寸。
术曰:置里数,以三百步乘之,内零步,六之,得五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尺;并上下广,得二丈六寸,半之,以深乘之,得一百八十五尺四寸,以长乘,得九百七十九万三千五百六十九尺六寸,以人功三百尺除之,即得。
今有钱六千九百三十,欲令二百一十六人作九分,分之八十一人,人与二分;七十二人,人与三分;六十三人,人与四分。问:三种各得几何?答曰:二分人得钱二十二,三分人得钱三十三,四分人得钱四十四。
术曰:先置八十一人于上,七十二人次之,六十三人在下;上位以二乘之,得一百六十二,次位以三乘之,得二百一十六,下位以四乘之,得二百五十二,副并三位,得六百三十,为法。又置钱六千九百三十为三位,上位以一百六十二乘之,得一百一十二万二千六百六十,又以二百十六乘中位,得一百四十九万六千八百八十,又以二百五十二乘下位,得一百七十四万六千三百六十,各为实,以法六百三十各除之,上位得一千七百八十二,中位得二千三百七十六,下位得二千七百七十二,各以人数除之,即得。
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别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答曰:公一十八颗,侯一十五颗,伯一十二颗,子九颗,男六颗。
术曰:先置人数,别加三颗于下,次六颗,次九颗,次一十二颗,上十五颗,副并之,得四十五,以减六十颗,余人数除之,人得三颗,各加不并者,上得一十八,为公分,次得一十五,为侯分,次得一十二,为伯分,次得九,为子分,下得六,为男分。
今有甲、乙、丙三人持钱,甲语乙丙:各将公等所持钱半以益我,钱成九十。乙复语甲丙:各将公等所持钱半以益我,钱成七十。丙复语甲乙:各将公等所持钱半以益我,钱成五十六。问:三人元持钱各若干?答曰:甲七十二,乙三十二,丙四。
术曰:先置三人所语为位,以三乘之,各为积,甲得二百七十,乙得二百一十,丙得一百六十八。各半之,甲得一百三十五,乙得一百五,丙得八十四。又置甲九十,乙七十,丙五十六,各半之;以甲乙减丙,以甲丙减乙,以乙丙减甲,即各得元数。
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通五尺。问:日织几何?答曰:初日织一寸三十一分寸之一十九,次日织三寸三十一分寸之七,次日织六寸三十一分寸之一十四,次日织一尺二寸三十一分寸之二十八,次日织二尺五寸三十一分寸之二十五。
术曰:各列襄副,并得三十一,为法,以五尺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凤麟按:原阙。】如法而一,即得。
今有人盗库绢,不知所失几何,但闻草中分绢,人得六匹,盈六匹;人得七匹,不足七匹。问人、绢得几何?答曰:贼一十三人,绢八十四匹。
术曰:先置人得六匹于右上,盈六匹于右下,后置人得七匹于左上,不足七匹于左下,维乘之所得,并之为绢,并下盈不足为人。
孙子算经卷下
唐朝议大夫行太史令上轻车都尉臣李淳风等
今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九家共输租,甲出三十五斛,乙出四十斛,丙出五十七斛,丁出六十八斛,戊出七十九斛,己出八十斛,庚出一百斛,辛出二百一十斛,壬出三百二十五斛,凡九家共输租一千斛,僦运直折二百斛外。问:家各几何?答曰:甲二十八斛,乙三十六斛八斗,丙四十五斛,丁五十四斛四斗,戊六十三斛二斗,己六十四斛,庚八十斛,辛一百六十八斛,壬二百六十斛。
术曰:置甲出三十五斛,以四乘之,得一百四十斛;以五除之,得二十八斛。乙出四十六斛,以四乘之,得一百八十四斛;以五除之,得三十六斛八斗。丙出五十七斛,以四乘之,得二百二十八斛;以五除之,得四十五斛六斗。丁出六十八斛,以四乘之,得二百七十二斛;以五除之,得五十四斛四斗。戊出七十九斛,以四乘之,得三百一十六斛;以五除之,得六十三斛二斗。己出八十斛,以四乘之,得三百二十斛;以五除之,得六十四斛。庚出一百斛,以四乘之,得四百斛;以五除之,得八十斛。辛出二百一十斛,以四乘之,得八百四十斛;以五除之,得一百六十八斛。壬出三百二十五斛,以四乘之,得一千三百斛;以五除之,得二百六十斛。
今有丁一千五百万,出兵四十万。问:几丁科一兵?答曰:三十七丁五分。
术曰:置丁一千五百万,为实,以兵四十万,为法,实如法,即得。
今有平地聚粟,下周三丈六尺,高四尺五寸。问:粟几何?答曰:一百斛。
术曰:置周三丈六尺,自相乘,得一千二百九十六尺,以高四尺五寸乘之,得五千八百三十二尺,以三十六除之,得一百六十二尺,以斛法一尺六寸二分除之,即得。
今有佛书,凡二十九章,章六十三字。问:字几何?答曰:一千八百二十七。
术曰:置二十九章,以六十三字乘之,即得。
今有棋局,方一十九道。问:用棋几何?答曰:三百六十一。
术曰:置一十九道,自相乘之,即得。
今有租九万八千七百六十二斛,欲以一车载五十斛。问:用车几何?答曰:一千九百七十五乘奇一十二斛。
术曰:置租九万八千七百六十二斛为实,以一车所载五十斛为法。实如法,即得。
今有丁九万八千七百六十六,凡二十五丁出一兵。问:兵几何?答曰:三千九百五十人奇一十六丁。
术曰:置丁九万八千七百六十六为实,以二十五为法。实如法,即得。
今有绢七万八千七百三十二匹,令一百六十二人分之。问:人得几何?答曰:四百八十六匹。
术曰:置绢七万八千七百三十二匹为实,以一百六十二人为法。实如法,即得。
今有三万六千四百五十四户,户输绵二斤八两,问:计几何?答曰:九万一千一百三十五斤。
术曰:置三万六千四百五十四户上十之,得三十六万四千五百四十,以四乘之,得一百四十五万八千一百六十两,以十六除之,即得。
今有绵九万一千一百三十五斤,给与三万六千四百五十四户。问:户得几何?答曰:二斤八两。
术曰:置九万一千一百三十五斤,为实;以三万六千四百五十四户,为法。除之,得二斤,不尽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七斤,以一十六乘之,得二十九万一千六百三十二两,以户除之,即得。
今有粟三千九百九十九斛九斗六升,凡粟九斗易豆一斛。问:计豆几何?答曰:四千四百四十四斛四斗。
术曰:置粟三千九百九十九斛九斗六升为实,以九斗为法。实如法,即得。
今有粟二千三百七十四斛,斛加三升。问:共粟几何?答曰:二千四百四十五斛二斗二升。
术曰:置粟二千三百七十四斛,以一斛三升乘之,即得。
今有粟三十六万九千九百八十斛七斗,在仓九年,年斛耗三升。问:一年、九年各耗几何?答曰:一年耗一万一千九十九斛四斗二升一合,九年耗九万九千八百九十四斛七斗八升九合。
术曰:置三十六万九千九百八十斛七斗,以三升乘之,得一年之耗,又以九乘之,即九年之耗。
今有贷与人丝五十七斤,限岁出息一十六斤。问:斤息几何?答曰:四两五十七分两之二十八。
术曰:列限息丝一十六斤,以一十六两乘之,得二百五十六两,以贷丝五十七斤除之,不尽,约之,即得。
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答曰:一十五车,三十九人。
术曰:置二人,以三乘之,得六,加步者九人,得车一十五。欲知人者,以二乘车,加九人即得。
今有粟一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斛九斗三合,出与人买绢一匹,直粟三斛五斗七升。问:绢几何?答曰:三万六千一百一十七匹三丈六尺。
术曰:置粟一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斛九斗三合为实,以三斛五斗七升为法,除之,得匹,余四十之所得,又以法除之,即得。
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妇人曰:家有客。津吏曰:客几何?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不知客几何?答曰:六十人。
术曰:置六十五杯,以十二乘之,得七百八十;以十三除之,即得。
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问:木长几何?答曰:六尺五寸。
术曰:置余绳四尺五寸,加不足一尺,共五尺五寸,倍之,得一丈一尺,减四尺五寸,即得。
今有器中米,不知其数,前人取半,中人三分取一,后人四分取一,余米一斗五升。问:米几何?答曰:六斗。
术曰:置余米一斗五升,以六乘之,得九斗;以二除之,得四斗五升;以四乘之,得一斛八斗;以三除之,即得。
今有黄金,一斤直钱一十万。问:两直几何?答曰:六千二百五十钱。
术曰:置钱一十万,以一十六两除之,即得。
今有锦,一匹直钱一万八千。问:丈、尺、寸各直几何?答曰:丈四千五百钱,尺四百五十钱,寸四十五钱。
术曰:置钱一万八千,以四除之,得一丈之直;一退再退,得尺、寸之直。
今有地,长一千步,广五百步,尺有鹑、寸有鷃。问鹑、鷃各几何?答曰:鹑一千八百万,鷃一亿八千万。
术曰:置长一千步,以广五百步乘之,得五十万步;以三十六乘之,得一千八百万尺,即得鹑数;上十之,即得鷃数。
今有六万口,上口三万人,日食九升;中口二万人,日食七升;下口一万人,日食五升。问:上、中、下口共食几何?答曰:四千六百斛。
术曰:各置口数,以日食之数乘之,所得并之,即得。
今有方物一束,外周一匝有三十二枚。问:积几何?答曰:八十一枚。
术曰:重置二位,上位减八,余加下位,至尽,虚加一,即得。
今有竿,不知长短,度其影,得一丈五尺,别立一表,长一尺五寸,影得五寸。问:竿长几何?答曰:四丈五尺。
术曰:置竿影一丈五尺,以表长一尺五寸乘之,上十之,得二十二丈五尺,以表影五寸除之,即得。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
今有兽,六首四足;禽,二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问:禽、兽各几何?答曰:八兽、七禽。
术曰:倍足以减首,余半之,即兽;以四乘兽,减足,余半之,即禽。
今有甲乙二人持钱,各不知数。甲得乙中半,可满四十八;乙得甲大半,亦满四十八。问:甲乙二人元持钱各几何?答曰:甲持钱三十六,乙持钱二十四。
术曰:如方程求之,置二甲一乙钱九十六于右方,置二甲三乙钱一百四十四于左方,以右方二乘左方,上得四,中得六。乙下得二百八十八钱;以左方二乘右方,上得四,中得二,下得九十六;【凤麟按:此上十八字原阙,据术补。】以右行再减左行,左上空,中余四,以【凤麟按:原误“乙”,据文意改。】为法,下余九十六钱,为实;上法下实,得二十四钱,为乙钱,以减右下九十六,余七十二,为实,以右上二甲为法,上法下实,得三十六,为甲钱也。
今有百鹿入城,家取一鹿,不尽,又三家共一鹿,适尽。问:城下【凤麟按:此字衍。】中家几何?答曰:七十五家。
术曰:以盈、不足取之。假令七十二家,鹿不【凤麟按:据文意补。】尽四,令之九十家,鹿不足二十。置七十二于右上,盈四于右下,置九十于左上,不足二十于左下,为维,乘之,所得并为实;并盈、不足为法,除之,即得。
今有三鸡,共啄粟一千一粒,雏啄一,母啄二,翁啄四。主责本粟,三鸡主各偿几何?答曰:鸡雏主一百四十三,鸡母主二百八十六,鸡翁主五百七十二。
术曰:置粟一千一粒,为实,副并三鸡所啄粟七粒为法,除之,得一百四十三粒,为鸡雏主所偿之数,递倍之,即得母、翁主所偿之数。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答曰:雉二十三,兔一十二。
术曰:上置三十五头,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减多,再命之,上三除下三,上五除下五,下有一除上一,下有二除上二,即得。
又术曰: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头除足,以足除头,即得。
今有九里渠三寸鱼,头头相次。问:鱼得几何?答曰:五万四千。
术曰:置九里,以三百步乘之,得二千七百步;又以六尺乘之,得一万六千二百尺,上十之,得一十六万二千寸;以鱼三寸除之,即得。
今有长安、洛阳相去九百里,车轮一匝一丈八尺。欲自洛阳至长安。问:轮匝几何?答曰:九万匝。
术曰:置九百里,以三百步乘之,得二十七万步,又以六尺乘之,得一百六十二万尺,以车轮一丈八尺为法,除之,即得。
今有出门望见九堤,堤有九木,木有九枝,枝有九巢,巢有九禽,禽有九雏,雏有九毛,毛有九色。问:各几何?答曰:木八十一,枝七百二十九,巢六千五百六十一,禽五万九千四十九,雏五十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一,毛四百七十八万二千九百六十九,色四千三百四万六千七百二十一。
术曰:置九堤,以九乘之,得木之数;又以九乘之,得枝之数;又以九乘之,得巢之数;又以九乘之,得禽之数;又以九乘之,得雏之数;又以九乘之,得毛之数;又以九乘之,得色之数。
今有三女,长女五日一归,中女四日一归,少女三日一归。问:三女几何日相会?答曰:六十日。
术曰:置长女五日、中女四日、少女三日于右方,各列一算于左方,维乘之,各得所到数。长女十二到,中女十五到,少女二十到,又各以归日乘到数,即得。
今有孕妇,行年二十九,难九月,未知所生?答曰:生男。
术曰:置四十九加难月,减行年,所余以天除一,地除二,人除三,四时除四,五行除五,六律除六,七星除七,八风除八,九州除九。其不尽者,奇则为男,耦则为女。
秘书省《孙子算经》一部,上中下共三册。
元丰七年九月
校定
校定
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