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给别人的书写序

(2008-01-04 09:12:08)
标签:

文化

 

    丁亥将逝,戊子渐临,岁末年初,祝福声声。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往往免不了一些追忆怀旧和总结打算。记得去年的此时此刻,我正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下一篇《修志感悟》的短文,简要回顾自己在修志战线20年的收益,也写了几句感想和自勉的文字,并决定编成一本《苏州地方志综述》,将历年发表的有关修志的文章汇成集子,也算给自己20年“冷板凳”的一个交代。如今,得扬州广陵书社抬爱,书稿已付发排,不日即可见书。这“心想事成”的结果,当属喜事一桩。

    元旦前夕,接东山薛利华先生的电话,说他的《东山文史钩沉》书稿已将完稿,问及他托我写的序文是否写好。说来惭愧,老薛约稿时,尚在中秋前,转眼已过了一个季度了。我们中国有个传统习惯,一般欠债是不过年的,到了年关,顺理成章都得清算了事的。我想这文字债也应如此吧,故此,乘元旦放假在家,赶快把此事了结了。

    给人写序,这还是头一遭。我与老薛的相识相交,将近20年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州的市县志编修工作已接近尾声,老薛是《洞庭东山志》的主编,我踏上工作岗位时,正好碰上《苏州市志》的编修,因工作关系成了“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到了90年代,苏州市县志相继出版后,乡镇志的编修事实上成了苏州市修志工作的第二个高潮。作为1991年就出版的《洞庭东山志》,理所当然成为各乡镇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于是,1993年5月19日,在东山镇召开了苏州市第一次乡镇志专业志编纂研讨会。会议期间,老薛除了介绍修志经验外,还带大家参观了设在启园(席家花园)内的修志副产品“东山历史陈列馆”。此馆就是后来扩建成的东山方志名人馆的前身。

    薛利华原籍江阴,解放初期在吴县水产公司驻沪办事处工作,与家父还同过事,从这一角度说,他原本就是我的长辈。作为一名基层修志工作者,老薛有着对地方志事业和地方文化的无限热爱,曾先后主编出版了《席家湖村志》、《洞庭东山掌故》和《洞庭东山叶翰甫家庭》(吴中叶氏文德堂支族谱补阙),经常在《江苏地方志》、《苏州杂志》、《苏州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史类文章。

    在20多年的修志生涯中,老薛为苏州、为其第二故乡东山的文化事业、为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敬业精神足可为我们年轻人的楷模。如今,因受东山方志名人馆启发而筹建的苏州市方志馆已经开业近10个年头,馆藏已近2万册,越来越受到修志同行的关注;全苏州市已经出版的新编乡镇志超过了100种。所有这些,都与薛利华主编的《洞庭东山志》的典范借鉴意义,以及在东山镇召开的首次乡镇志编纂研讨会不无关系。我作为一名晚辈,尚且已经着手出版个人文集,薛利华就更有理由和资格出版个人专集了。故此,不揣冒昧,写下如上文字,聊作《东山文史钩沉》的弁言。

                                                        2007年12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