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的合睡还是西方的独睡

(2011-01-25 03:39:02)
标签:

英国

a60

合睡

b4

小牛

分类: 家有两宝玉-老公和儿子
http://s4/middle/4aef7b4dg75d679aec203&690
在小牛牛出生前,我曾很理想化地认为应该向西方学习自小培养小儿独立入睡的能力。当时大着肚子开始计划设计牛牛的卧房,准备把他在六个月时就移出我们的卧房。至今想来不禁莞尔。 小牛牛现已一岁半了,还是与我们共享一个卧室。他的小床就摆在我们的大床边上。在近期也没有任何搬出主卧的可能性。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http://s3/middle/4aef7b4dg9a60c3ceec52&690
话说回来。当时牛牛一落地,小女子只觉得天地顿时不同了,为人父母的这种感受体验是无法在事先准备的。牛牛一出生就是个‘高需求’的宝宝。晚上一定要有人陪在傍边才会入睡。前六个月几乎是每晚都要与我紧贴着入睡。当时我这个做娘再享受母子情深的同时心里有时也嘀咕这是否是因为一开始就没做好‘规矩’呢?记得自己生产后按惯例从产房换到产妇病房的第一天晚上,护士把小牛牛放在一个小婴儿睡车里,睡车就放在我的床边。一个病房区有四个产妇,每人都是一个长帘子从一边拉到另一边把床位完全隔离开来。我记得当时看着小宝贝离自己远远地,心里很不踏实,总觉得一不小心就会丢了他。于是完全撇开了西方友人有关小孩一出生就尽量不要一起睡的警告,一把抱起了牛牛放在自己的胸上,母子俩才都放松地入睡了。

http://s3/middle/4aef7b4dg9a60c5a81322&690
小宝贝出生时家里正好开始搞扩修。厨房花园全封了,就没让父母来帮坐月子。于是月子也没坐。公公婆婆自己带大了俩个孩子对于再带孩子没有任何兴趣,这也很能理解。于是一切都靠自己和老公,从小牛牛出生的第一天到现在的吃喝拉撒睡都是自己做的。小宝贝到现在一个晚上也没有和我分开过。当时许多英国的妈妈朋友一听到牛牛十个月时还在分享我们的卧床,很是震惊!弄得我很尴尬,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有时对于自己的选择也不太确定了。

http://s14/middle/4aef7b4dg9a60c7e278cd&690
看了一些有关小儿独立睡觉问题如何解决的书。大都主张'哭喊‘入睡法(CRY OUT)。严格的要求父母在孩子睡觉时不管如何哭闹都不能妥协,不要有身体接触,不要有眼神接触,可以和孩子说话让其独立睡觉,但说话要轻并坚定,再不行就让他一个人哭,哭累了就睡了,几次一来小孩、婴儿就知道了如何自己入睡。稍稍考虑孩子感受的主张可以坐在孩子床边,但也不主张身体接触。读了这些书,看了网上无数‘哭喊’论收益者的品论,我开始怀疑让孩子与自己一起睡是否会阻碍了儿子以后的独立性。
http://s6/middle/4aef7b4dg9a60c9b5a285&690
于是尽管于心不忍,还是与老公商定在牛牛身上试试‘哭喊’入睡法。第一步是让他在没有人抱的环境下自己在小床上入睡,地点还是在我们的卧房。 如哭得厉害,我们会每隔十分钟左右进去看一下。结果第一天晚上,牛牛从小声哭以示抗议到歇斯底里的大哭,小子的耐力好,断断续续哭了四五十分钟不仅没有像书上说得‘累睡着’,反而是哭上气不接下气梗咽的无法入睡。我和老公前后跑进跑出五六次,最后实在心疼得不行,一把抱起了宝贝把他摇睡了。可是宝贝那一晚睡得很不开心,几乎每隔两小时就在梦里大哭而醒。
http://s4/middle/4aef7b4dg75d67ac79e53&690
第二天一想小儿也许与做娘一样是一头倔强的牛。每晚如此哭着入睡,睡觉质量怎么会好?虽然中国老年人有让小孩哭哭有助肺活量一说,而西方上一辈有小儿以哭来摆弄父母一说,而我却认为小孩哭了是一定有了需求。于是当天晚上和老公打退堂鼓。

于是再次上网细细查看关于如何让孩子睡觉的理论。突然发现另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婴儿与父母合睡(CO-SLEEPING),认为合睡是‘依附式抚育幼儿’(ATTACHMENT PARENTING)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主张正式是由美国小儿科医生WILLIAN SEARS根据自己和同为博士的夫人在养育了八个子女后提出的。他们前两个孩子是‘低需求’孩子,很小就独立睡了。可是第三个孩子是个‘高需求’孩子,在使劲百宝无结果的情况下精疲力尽的夫人终于‘违规’将孩子抱到了自己的床上,没想到孩子大人一睡到了天亮。WILLIAN和夫人还发现孩子与母亲面对面的呼吸使得幼儿无呼吸的间断缩短,幼儿大脑和心脏生长必须的酶及荷尔蒙分泌更旺盛。有责任的父母幼儿合睡方式最终有可能大大降低至今未解得婴儿睡眠遂死症。
http://s3/middle/4aef7b4dg9a60cd4b2362&690

我随后买了WILLIAM SEARS 的有关‘依附式抚育幼儿’的书和Deborah Jackson的‘三人一床’(THREE IN BED)。发现更多的心理研究指出‘哭喊式’入睡法并不是教会婴儿如何学会如何自己入睡,而是使婴儿感觉不到自己需求的回应,于是‘认输’而不再发出需求信号。这种情况严重时会抑制大脑的生长并产生一种负面的紧张激素。小孩生长缓慢,神情呆滞,没有信心。书里甚至提到为什么西方父母与成人孩子之间的关系普遍冷漠,都有可能是父母让孩子从小独睡种下的根。
http://s9/middle/4aef7b4dg9a60ce29e2c8&690
我在儿子一出生就认为在他一岁前能使他不哭尽量不哭。一岁前的孩子要尽量以爱和亲密的身体接触来‘纵容’培养。以上所列的书里完全支持了我的想法。大量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实验表明婴儿如在一出生就能得到所需的爱抚,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更有自信心,独立性和安全感。晚上和父母合睡在短期里虽然对于父母的体力要求高,但长远来说,这样的小孩长大后的焦虑症和失眠现象更少些。也许是因为自己本有这种观点,看了书后更觉得书里所提的理论非常有逻辑性。在‘三人一床’这本书里来提到了大量中国印度和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婴儿从一出生就或是和父母睡,或是和奶奶外婆睡。这些国家的儿童往往保持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宁静,与西方的许多表现具有侵略性(AGGRESSIVE)的儿童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了,影响一个孩子成长有许多方面。在睡觉这个问题上,我的脑子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原地。我非常坚定地选择以东方的合睡式来抚养我的宝贝。做出这一选择的心理历程让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天生都是不同的,有低需求婴儿和高需求婴儿。男孩和女孩的需求又有不同。做母亲不管做出何种选择,最好的选择是在聆听自己心声和直觉上作出的。

这以后当英国朋友问起为什么牛牛还和我们合睡一室时,我总是大大方方地告诉她们:因为我和牛牛的父亲都享受早上一醒来就看见儿子那充满阳光的笑容。
http://s9/middle/4aef7b4dg9a60cf19842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