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是休息娱乐的时候,我暂且放弃了继续自己的论文,决定随意在图书馆的保存本阅览室找本书看。对于庄子,一直是很崇拜的,虽然至今为止只在中学课本里学过他的《逍遥游》,可是他的名气、他的性格、他的精神,一直让我充满敬意和好奇。今天无意就看到一本《庄子评传》,一下子吸引了我,里面详细考证了庄子的生卒年份、出身家世,还有他的著作和思想,时间有限没看那么多,只是了解一点庄子这个人。在这里,随便写点读书笔记,斗胆学着人家来个点评,来个质疑,嘿嘿,就是练练笔,耍耍嘴皮子。实在是咱的写作水平太差,需要多练。
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追求随性,拒绝追逐名利,这样清高,这样决然,也许是很多人崇拜的对象吧,大家都欣赏他的精神和作为,却不能像他那样洒脱。这样的一个人,你会认为他的出身如何呢?他是出身平民,还是出身贵族?历史上对庄子,对很多这样伟大的思想家的生平记录都很少,他们的身世也很飘渺,引起后人无限的考证。因为不会概括,所以先把人家的原文摘下来方便说明问题:
“《史记》庄子本传和《庄子》一书都未曾提到庄子的家世。庄子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许多学者都认为庄子应是一个某落贵族家庭出生,是贵族后代。对此本书也持同样看法。
我认为庄子出生贵族世家的理由有二:第一,庄子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学识渊博,《史记》本传说他“其学无所不窥”。这一般来说当与家世出身、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关。虽说战国时代平民从学的不少,但是平民出身的人,一般倾向于通过学习知识改变社会身份,寻求跻身上层,他们不大会对缺乏实用价值的精神问题有过多的兴趣。而庄子的学识修养似乎全都围绕着某些纯属精神的问题。这种学识教养,很难想象是从一个以谋生为急务的家庭环境里培养起来。
第二,庄子有很深的厌世情绪,这也像是一个败落贵族家庭的子弟所容易有的性格。虽然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生活部稳定,充满危险,整个大环境容易使人消极避世。但是另一方面,各国招揽贤才,任用名士,贵族制度接替导致社会阶层上下流动,这一切又为年轻的知识人才提供了成就功业的广阔前景。事实上那是一个士人阶层非常活跃而且情绪昂奋的年代。在这样热闹的时代,庄子似乎连一点进取的努力都不曾做过。所有关于他的故事和他写的文字都表明,这个人自始至终对政治就是厌倦的。从一般的情理推断,平民出生的士人不大会一点向上奋斗的热情都没有,直接就走向忧伤的厌世主义。只有在社会剧变或残酷政争中败落的贵族后代,才会有这样悲观的性格倾向。”(为了我自己看着方便,我还擅自给人家分了段。)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一下特有感触,我认为这种推断是合乎情理的,可又不想完全赞同。庄子很有可能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但也完全有可能出身平民家庭呀。为什么说平民出生的人不会对“缺乏实用价值的精神问题有过多的兴趣”呢?作者还说,“只有在社会剧变和残酷政争中败落的贵族后代,才会有这样悲观的厌世倾向。”也许,庄子真的有非常悲观的厌世倾向,我没有学习过庄子的作品,没有发言权。这一点,也许作者是对的,因为我认为“一个以谋生为急务”的平民反而更有生存下去的动力,没落的贵族可能更容易消沉。我想反驳的是作者的第一条理由,我反而觉得出身平明的人也会追求纯属精神的问题,如果他们已经对现实的物质生活失望甚至绝望的时候。对于社会剧变或残酷的政争,最受影响的其实是平民,他们的生活由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一个原本有跻身上层追求的平民,如果是具有非常智慧的,一旦看透,完全有可能从追求所谓的“实用”转而追求精神,甚至会比贵族有更大的兴趣和毅力,就像庄子那样可以拒绝一切追逐名利的活动。
参考文献:颜世安.庄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