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钱学森先生旧居
大罕
2020年10月1日,中秋与国庆双节合一的特殊日子,天气晴朗,气温适宜。我们乘地铁到江苏路,拐弯进入
愚园路,参访钱学森先生旧居所在社区“岐山村杜区”。
愚园路,一条绿荫蔽日、宁静整洁的马路。
不远处,有一整旧如旧的门面,门口有一古董级的邮筒,赫然写“此邮筒专门投递去南京的邮件”字样。有几位时尚女郞在此摄影。店内有几个年轻人在喝咖啡,店里还有服装售卖。原来,有关部门为保留施蛰存故居而设立了此店。而施先生是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开山大师。
紧挨着的,就是愚园路1032弄,就是岐山村。村名由来据传是借用周武王(公元前1043年)在岐山发迹。
小区内,两边是院墙,护卫着的一座座毗邻有致的旧式洋房。
我们漫步在静谧的巷道上,在红花绿植的簇拥下,仔细观看墙上宣传文字和照片,体察历史的厚重。
20世纪初叶,这里曾是晚清遗少、外藉人士、官宦商贾,军政要员、文人墨客云集之地。爱国人士杜重远、抗战时期臭名昭著的汉奸岑德广也曾居住于此。而111号是钱学森先生的旧居。今天的院门是锁着的。我们只能眺望这幢砖木混合结构花园式建筑。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影星歌伶周旋居住此处。著名的电影演员、《红色娘子军》的主角祝希娟久居此处。香港影星沈殿霞(肥肥)出生于此,就读于附近的中西合璧的上海第三女子初中。
多位名人先后居住一地,这在上海不算稀奇。但是,把名人故居守护起来,成为一个有故事、有温度、有色彩的社区,则堪称奇闻。这就是上海市“岐山村社区”。
加载中,请稍候......